无锡自动化工业镜头哪家好 无锡公司参与制作《魔兽》1008个特效镜头

小编 2024-10-13 机器视觉 23 0

无锡公司参与制作《魔兽》1008个特效镜头

点击上方江南晚报订阅

锡城热点新闻即时推送

(晚报记者 穆穆 小麦/文)昨天上午,记者还没进大世界影城,远远就看见两名男市民指着影片《魔兽》海报眉飞色舞。上到影城7楼,出了电梯扭头一看,两扇门已被布置成游戏中场景,一边高悬着部落旗帜、一边是联盟标志,几个年轻人兴奋而大声地聊着剧情,涨红了脸。放映厅大门也已被装扮成了游戏登录界面的样子。入场的游戏迷们兴致勃勃,每个毛孔都充满期待……可以说,这个星期,锡城劲刮“魔兽”风。

【数据说话】

一个厅一天连映8场,队伍排成“贪吃蛇”

“游戏迷”COSPLAY来观看

《魔兽》这电影到底火成什么样了?无锡大世界影城的工作人员激动地报出了一串数字:80%排片量、100%上座率、一天连映8场、700多名观众等候首映。

据悉,《魔兽》是本月8日上映的,到目前已上映一周。“6月13日,全国票房就已突破了10亿元大关,这是迄今最快突破10亿元票房的进口影片了”,大世界工作人员仔细算了一下,“全国票房中,锡城百姓至少贡献了几十万的观影人次,绝对是这些年来无锡最受欢迎的进口大片了”。

在几十万的观众中,绝大部分是魔兽玩家,以20-40岁的居多,男女比例是10:1。首映的当天凌晨,大世界7楼的大厅成了“部落集会”。“因为游戏中部落和联盟见面就要互相残杀,所以首映那天,游戏迷们自发集合,7楼全是部落的人,穿着标志性服装,1楼则是联盟的人,两队人分批进场,不打照面”,谈到当天的情形,负责检票的工作人员仍觉得好笑,“有些人还带着‘武器’,像剑、锤子之类的过来,这绝对是我工作这么多年第一次见到的”。

另一位当天检票的工作人员对“贪吃蛇”般的队伍记忆犹新。“首映那天开了7个厅,全部爆满。当天凌晨有700多名影迷挤在大厅里看首映。难怪检票时候队伍就像通关的‘贪吃蛇’一样长,绕了好几圈。”

端午三天假期也是观影的高峰,三天里《魔兽》放映了上百场。“IMAX厅平时最多一天播放4场,这次一天从早到晚连播8场,中间只间隔15-20分钟。”《魔兽》这款电子竞技游戏诞生的十年时间里,在无锡笼络了相当数量的粉丝,群众基础绝对扎实,当暴雪公司的logo出现在银幕上时,全场欢呼一片。

【火爆背后】

进口大片有中国“身影”

无锡公司参与制作1008个特效镜头

谈及《魔兽》吃香的原因,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是十年的等待积攒了相当数量的玩家粉丝,另一方面是这部电影本身制作精良。“很多男性玩家带着女朋友来看,女生虽然可能没玩过游戏,但对于电影的特效还是点赞的。”

其实,这部影片中很多特效是由华莱坞入园企业无锡倍视公司制作的。据悉,无锡倍视是一家扎根中国的亚洲顶尖影视特效和动画制作公司,曾三次获得艾美奖最佳视觉效果奖、一次香港金像奖和两次奥斯卡奖提名,参与制作过《忍者神龟》《变形金刚4》《星球大战7》《美国队长3》等好莱坞大片。作为《魔兽》的特效制作单位之一,倍视公司从2013年12月开始进行前期测试,经过17个月的创作,共完成了1008个镜头,主要制作数字ROTO和摄影机跟踪匹配。参与人员达102人,均为无锡公司的员工。

倍视公司制作部主管姜伟诚受访时表示:“虽然这次做的都是比较基础的东西,但对于电影的最终效果非常关键。参与过很多大片制作后,员工们的经验和技术已比较成熟。相对而言,《魔兽》的制作不算很难。”他认为,对于不少有魔兽情怀的员工来说,接到这样的活儿,是非常兴奋的。在制作时花了很大心思。“真人CG电影的成败,关键在于影片人物的表情是否生动、面部捕捉能否赋予角色灵魂。在《魔兽》中大家可以看到各个角色皮肤的纹理、质感、头发的细节等都非常逼真,这对于拍摄时的灯光、材质、动画师的能力、捕捉系统的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电影效应】

热映激活了电影后产品市场

50件主题T恤一抢而空

《魔兽》产生的经济效应并不单纯在一张电影票上。大世界相关工作人员指着一排电影后产品介绍,其实十年前电影后产品就已在市场上开售了,但当时并没有一部粉丝庞大、效应轰动的大片来刺激这个市场,加上产品的供应商数量少,产品价格高昂,所以这个市场活力不高,经济利益不多。“平淡了很长时间后,到了上月,《美国队长3》上映,这个市场出现了升温的苗头,而这部《魔兽》彻底复苏了电影后经济”。

据了解,大世界根据《美国队长3》判断,为魔兽进了50件主题T恤,还有相关的钥匙扣、抱枕、充电器、手机壳。“没想到99元一件的T恤开售就一抢而空,50件根本不够卖。很多人不仅自己买,还帮自己的兄弟队友买,大家穿了组团来看电影。还有人为了集齐旗帜,部落和联盟的手机壳各一个。”《魔兽》为锡城的电影后产品市场打开了一扇门,越来越多的市民因为电影愿意接触、购买这类产品,这就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相信未来这个市场大有前景。

中外合作影片增多,锡城收获了什么?

2010年,倍视公司开始跟美国工业光魔公司进行尝试性合作,接手的第一部好莱坞大片是科幻片《关键第4号》。2013年,倍视和工业光魔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从此一直参与各类好莱坞大片的制作。“跟美方合作的一个受益之处就是可以在技术上不断提升”,姜伟诚表示,“美国人不会直接把他的核心技术给我们,但是会派技术总监过来,对我们进行指导,一遍一遍地过镜头”。如果中国员工遇到不懂的问题,向外国总监请教,他们也会热心回答,“他们会给出一个方向,然后我们公司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摸索,相当于间接地接近美方的核心技术”。同时,工业光魔还会将自己有知识产权的内部软件授权给倍视使用,这也是其他特效公司无法企及的。

另一方面,多次的合作,也让中国员工在心态上成熟了,“不会有来一个片子就觉得很难的那种心态,而是比较自信”,姜伟诚介绍,员工也有去工业光魔参观学习的机会,虽然不是很多,但能接触世界顶尖特效公司,觉得非常荣幸。也是多年的接触中,让姜伟诚觉得国内和美国的特效产业的差距非常大。美国的影视制作是一种工业,产业链非常成熟,每个环节都系统化,前后期统筹得非常好。而中国电影制作的一个通病是,许多拍摄者认为后期能解决很多问题,于是前期就乱拍,其实如果前期拍摄不好,后期很难补救。

园区除了倍视以外,还有天工异彩、泓雅集等五六家后期制作公司,这些公司多为国内的一些电影做特效,像天工异彩,接过《寻龙诀》这样的国产大片。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相关人士介绍,像倍视这样的顶尖特效公司的入驻,会吸引更多同类企业集聚到无锡,促进无锡的影视产业更完善、更高端。另外,园区有摄影棚,当一些剧组来园区拍摄时,华莱坞也会首先推荐园区的后期制作公司给剧组,这样就能达到双赢。(注:COSPLAY是英文Costume Play的简写。指利用服装、饰品、道具以及化妆来扮演动漫作品、游戏中的角色。)

原标题:

一周内几十万人扎堆看《魔兽》

进口大片火爆,无锡现更多“身影”

机器视觉领军企业,凌云光:横向拓宽成长路径,技术引领全面发展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开源证券 任浪 朱光硕)

1、国内机器视觉领军企业,募投加码巩固核心竞争力

1.1、确立机器视觉发展主航道,横向布局拓宽成长路径

公司长期从事机器视觉和光通信业务,为国内机器视觉领军企业。

公司成立以来,一直以光技术创新为基础,长期从事机器视觉及光通信业务,服务多个行业,目前战略聚焦机器视觉业务。

公司是可配置视觉系统、智能视觉装备与核心视觉器件的专业供应商,是我国较早进入机器视觉领域的企业之一。

此外,公司从事境外知名品牌的光纤器件与仪器、视觉器件的代理业务。公司经历三大发展阶段,现已确立机器视觉为发展主航道。

公司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2年至2006年): 公司通过代理国外优秀的核心视觉器件与光通信器件产品,逐步深入十几个细分行业应用,提供增值服务,服务产学研客户。

第二阶段(2006年至2015年):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大力拓展多行业视觉应用,逐步进入消费电子、新型显示、印刷包装及智慧交通等行业;公司光通信代理业务,逐步从光器件为主,发展至光器件与仪器仪表两大类产品。

第三阶段(2016年至今): 公司明确机器视觉业务为公司的战略发展主航道,进一步加大力度投入研发机器视觉产品;在光通信领域,公司光器件与仪器的代理业务基于多年业务基础,在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公司机器视觉战略业务发展提供稳定利润和现金流支撑。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实际控制人为创始人姚毅博士。

截至 2022 年 7 月 6 日,公司前三大股东分别为姚毅先生、深圳市达晨创通股权投资企业和杨艺女士。公司控股股东为姚毅,实际控制人为姚毅及其配偶杨艺。姚毅直接持有公司 44.50%的股份,杨艺直接持有公司 5.23%的股份。截至目前,两人合计持有公司共 49.73%的股份,股权结构稳定,经营风险较小。

全资子公司多维布局,横向布局拓展成长路径。

截至 2022 年 6 月 15 日,公司共有 7 家全资子公司。其中,凌云视界主要从事智能检测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凌云光子主要从事可配置视觉系统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凌云光国际主要为公司采购或销售视觉器件、光纤器件与仪器的境外产品;苏州凌云光主要从事机器视觉的研发与生产,是募投项目工业人工智能太湖产业基地的实施主体;凌云天博主要从事光通信接入网,同时拓展机器视觉业务;凌云光通信主要从事光纤器件与仪器的代理销售业务;凌云视讯主要从事 3D 可配置视觉系统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1.2、聚焦机器视觉自主业务,产业链不断纵深化发展

公司逐步形成以自主研发业务为主、代理业务为辅,以机器视觉业务为主、光通信业务为辅的业务布局,机器视觉产业链不断向纵深化发展。

机器视觉领域,公司提供的自主产品主要包括可配置视觉系统和智能视觉装备两类;光通信领域,公司提供自主光接入网产品,服务于国内外广播电视网络公司。此外,公司从事境外知名品牌的光纤器件与仪器、视觉器件的代理业务。

公司从双维度四象限进行布局,机器视觉业务和自主研发业务为主要营收来源。

2019-2021 年,公司主营业务产品按其来源包括自主和代理两大部分,涉及到机器视觉产品和光通信产品两大业务板块。其中,2019 年度、2020 年度和2021年度,自主业务的占比分别为 55.11%、53.40%和 60.52%。

2020 年度,自主业务收入占比降低,主要原因为公司战略收缩光接入网业务,光接入网产品收入占比从 10.98%降至 5.26%。

2021 年度,伴随机器视觉研发投入与业务拓展快速增长,自主业务收入占比增长明显。

2019-2021 年,公司机器视觉领域产生的收入占比分别为 56.96%、60.03% 和 62.03%,收入占比逐年提高。

公司机器视觉业务涵盖公司自主生产的可配置视觉系统和智能视觉装备以及公司代理的视觉器件产品,产业链向纵深化发展。

与此对应的是光通信业务的收入占比逐年下降,主要原因为广电用户增长乏力,行业发展 受移动宽带冲击较大而下行,公司对该业务采取了主动战略收缩策略。

募投项目聚焦机器视觉主业,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包括:工业人工智能太湖产业基地、工业人工智能算法与软件平台研发项目和先进光学与计算成像研发项目、科技与发展储备资金。

公司项目总投资额为 210,927.38 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投资额 150,000.00 万元。

本次募集资金将围绕公司主业展开,有利于提升公司现有产品和技术升级,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提高市场份额。

1.3、 公司业绩稳定增长,期间费用控制良好

营业收入稳定增长,归母净利润持续提升。

公司 2018、2019、2020 及 2021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14.06、14.31、17.55 和 24.36 亿元,同比增长 1.79%、22.70%和 38.77%,CAGR 为 20.1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55、0.37、1.32 和 1.72 亿元,同比下降 32.74%、增加 254.21%和增加 30.27%,CAGR 为 45.86%。

公司营业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主要原因为:机器视觉市场快速发展,推动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公司专注于机器视觉领域,产品体系不断完善升级;公司持续投入技术研发,为营业收入持续增长提供坚实基础;终端客户资源丰富,知名头部企业合作关系深厚。

公司盈利能力相对稳定,期间费用率逐年下滑。

整体来看,公司盈利能力较为稳定,2019-2021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34.29%、34.57%和 33.38%,净利率水平分别为 2.73%、7.46%和 7.10%。

2021年度,毛利率略有下降,主要系产品结构变化所致,部分低毛利率产品销售显著增加,拉低了主营业务整体的毛利率。

2019-2021年,公司期间费用合计分别为 4.85、4.99 和 6.69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33.93%、28.45%和 27.44%,因 2018 年股权激励费用分摊的影响,期间费用率整体大幅增加。

2019-2021年分摊进入管理费用的金额分别为 4.40 亿元、4.37 亿元和 0.40 亿元。

2021年度,期间费用率略有下降,系因营业收入规模扩大,而发行人销售渠道和管理体系已经相对成熟,相关费用增长水平低于营业收入扩张带来的边际规模效应所致。

智能视觉装备和可配置视觉系统毛利率较高,自主业务毛利水平相对更高。

分产品来看,公司产品包括可配置视觉系统、智能视觉设备、光接入网设备、视觉器件与光纤器件,同时,2019-2021 年间,公司自主业务主营业务毛利稳定于 35%-40%,代理业务毛利率稳定于 25%-30%区间,自主业务毛利率显著更高。

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为机器视觉自主产品的销售,2019 年度、2020 年度和 2021 年度,机器视觉自主产品毛利分别为 2.48 亿元、3.29 亿元和 5.01 亿元,各期对自主业务毛利贡献率分别为 78.36%、88.08%和 89.62%,占比均超过 75%,成为公司自主业务主要的毛利来源。公司代理产品毛利贡献率主要由光纤器件与仪器构成,并且该类产品毛利贡献率逐 年上升。

研发费用大幅提升,研发人员数量日益增多。

公司坚持自主研发与自主创新,以光学成像与图像处理算法为技术发展核心。

近年来公司持续保持研发投入和产品创新。

2018-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 1.32、1.54、1.76 和 2.81 亿元,2019、2020 和 2021 年的增长率分别为 16.67%、14.23%和 59.25%。2019-2021 年各年年末,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 361 人、434 人和 590 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分别为 31.72%、34.17% 和 36.26%,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公司持续性的研发投入使得公司产品和服务在技术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为收入持续增长提供坚实基础。

2、国内机器视觉蓄势待发,技术硬+客户优助力公司全面发展

2.1、机器视觉具有多维优势,下游应用持续拓宽

2.1.1、机器视觉具有多维优势,国内处于高速发展初期

机器视觉的本质是为机器植入“眼睛”和“大脑”。

机器视觉主要分为成像和图像处理两大部分,光源、镜头、相机和图像采集卡相当于眼睛,连接电缆相当于传入神经,图像处理系统相当于大脑,控制机构与执行机构相当于手脚等器官。

一台机器视觉设备的工作流程包括视觉成像、自动图像获取、图像预处理、图像定位与分割、图像识别与检测、视觉伺服与优化控制等环节,被测对象到达指定位置后向图像采集卡发触发脉冲,图像采集卡接收到脉冲信号后,将触发信号分别传输给相机和光照系统,由相机进行图像抓取,将光信号转变成为有序的电信号,再将该信号模数转换并送到图像处理软件,再根据需求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识别,并返回判断结果或者逻辑控制值传递给控制机构执行,完成特定功能工作流程。

机器视觉相比人类视觉多方面优势显著,众多应用场景替代价值较高。

机器视觉是实现设备精密控制、智能化、自动化的有效途径,堪称现代工业和智能制造的机器眼睛,相比于人类视觉在精确性、速度性、适应性、客观性、重复性、可靠性、效率性、感光范围和信息集成上具有多方面领先优势,尤其是在被检测物品移动速度快、精确性要求高和工作重复性较高的场景下,机器视觉设备相比人眼工作效率提升明显,能够代替人眼在多种场景下实现识别、定位、测量、检测等多种功能。

目前机器视觉主要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对物体进行非接触检测、测量、提高加工精度、发现产品缺陷并进行自动分析决策。未来随着深度学习、3D 视觉技术、高精度成像技术和机器视觉互联互通技术的持续发展,机器视觉的性能优势将进一步加大,应用场景也将持续扩展。

相比发达国家,国内机器视觉处于高速发展的初期。

全球来看,在成像、应用、算力、算法的驱动下,机器视觉行业已处于发展早期。

2000-2010 年在应用和算力的双重驱动下,机器视觉行业正式进入发展早期,FPD 平板检测、PCB 检测和汽车行业均提出大量需求;2010-2020 年期间在算法的驱动下,机器视觉行业迎来加速发展期,在电子、汽车、半导体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国内来看,相比发达国家行业起步较晚。

2011 年开始以苹果手机加工制造为核心的 3C 电子制造产业创造较大需求,直接推动中国机器视觉高速发展,自 2019 年开始国内机器视觉产业持续保持 20%-30% 的增速。根据 CB Insight 数据,2020 年已成为继美、日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市场。

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恢复稳健增长,国内市场规模高速提升。

根据 Markets and Markets 统计,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至 2020 年达到 107 亿美元,2016 年至 2020 年,规模以 14.62%的复合增长率增长。2021 年伴随传统工业复苏和新能源行业的蓬勃发展拉动了相关企业的扩产需求,视觉检测产品需求有所增长,预计 2025 年市场规模将达 147 亿美元。

根据中国机器视觉产业联盟的统计,中国机器视觉行业的销售额从 2018 年的 101.80 亿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144.20 亿元,复合增长率达 19.02%。

得益于宏观经济回暖、新基建投资增加、数据中心建设加速、制造业自动化推进等因素,预计 2021 年至 2023 年,中国机器视觉行业的销售额将以 27.15%的复合增长率增长,至 2023 年销售额将达 296.00 亿元。

整体来看,国内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增速远高于全球,未来伴随供需共振下预计行业将持续保持高景气度。

2.1.2、下游应用持续拓展,本土市场空间广阔

机器视觉行业包括上游软硬件厂商和中游集成制造设备商,下游应用领域百花齐放。

机器视觉产业链上游由机器视觉零部件和算法软件构成,核心零部件包括光源、工业镜头、工业相机、图像采集卡、算法软件等,国内机器视觉上游市场主要由国外老牌厂商占领;中游包括机器视觉整机装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主要负责软件的二次开发和设备的整机制造,由于下游需求相对碎片化中游企业的市场集中度较低;机器视觉下游为终端应用行业,涵盖电子、半导体、汽车制造、食品包装、制药等领域,应用场景类型众多百花齐放。

机器视觉下游领域不断拓宽,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有望持续提升。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视觉下游领域不断拓展,逐渐渗透到 3C 电子、汽车、半导体、电池、包装、食品、医药等多个行业。其中,中国机器视觉应用数量前三的行业依次是消费电子(52.90%)、半导体(10.30%)、汽车(8.80%)。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 3C、新能源和汽车仍为最主要下游领域,各行业驱动力分别为:3C 产业技术革新迅速、产品迭代快、轻量化需求高,加上国内安卓系对机器视觉需求逐渐增加,持续刺激机器视觉检测技术的升级以提升产能和质量;国内以锂电和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市场快速发展给机器视觉市场带来新的增量需求;在智能化、轻量化的发展趋势下,叠加本土产品性能提升带来的国产化提升,国内汽车行业对机器视觉的需求有望持续提升。

3C 电子为机器视觉最大细分市场,高精度检测要求与终端高端化趋势不断催生机器视觉应用需求。由于 3C 电子自动化需求高的行业属性和精密度要求高的产品属性,决定了3C电子在机器视觉的下游领域中占比较高,2020年市场份额达52.9%。

未来,我们认为 3C 电子仍将是机器视觉的主要应用行业,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 3C 电子产线对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的要求日益提升,机器视觉在 3C 电子的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二是消费者对高端手机的需求逐步提升,IDC 数据显示,2018-2021 年全球 600 美金以上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占比由 19.26%提升至 22%,同时国内安卓系厂商也重点布局高端机型,智能手机的高端化刺激机器视觉需求攀升。

光伏与动力电池行业发展迅速,打开机器视觉行业向上空间。

光伏、半导体在内的新能源行业占机器视觉下游应用的 10%,未来预计成为机器视觉下游行业的中坚力量,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受益于“双碳政策”影响,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大规模增加,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2021 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达 53GW,同比增长近 10%, 光伏行业的向好有望推动机器视觉在光伏行业中的应用;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1 年动力电池出货量达 186GWh,同比增长 132.5%,汽车保持电动化势头。

同时机器视觉设备在锂电池电芯、模组、PACK 阶段均有应用,未来锂电领域有望成为机器视觉的业绩增长点。

机器视觉在汽车领域应用广阔,智能化和轻量化趋势加速机器视觉渗透率提升。

目前机器视觉在汽车领域主要应用于智能制造和智能驾驶两个方向。智能制造方向来看,汽车生产领域中至少上百个环节均存在应用机器视觉进行检测、定位和测量的需求,包括区分轴长、检测点火线圈中的弯曲端子、检测焊珠位置、装配过程中的跟踪等,应用需求十分广泛;自动驾驶方向来看,完成自动驾驶的首要前提是车载传感器,其中核心组件是车载摄像头,包括单目视觉、双目视觉等。

据工信部统计,2021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 352.1 万辆,同比增长 1.6 倍,连续 7 年位居全球第一,智能制造的需求将相应获得增量成长。未来在汽车智能化和轻量化趋势下,单车电子件价值量将持续提升,对应汽车产线应用机器视觉的需求不断增加。

2.2、凌云光:自主打造技术平台,优质客户带动公司向前发展

主营机器视觉产品,智能视觉装备与可配置视觉系统贡献主要收入。

2018-2021 年,公司及其视觉产品收入占比均过半,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21 年机器视觉产品收入为 15.11 亿元,占比达 62.02%,较 2020 年上升了 1.99 个百分点。

公司机器视觉业务分为智能视觉装备、可配置视觉系统,视觉器件等,其中智能视觉装备和可配置视觉系统为自主业务,视觉器件为代理业务。

2018-2021年,公司机器视觉业务中自主业务占比较高且逐年增加,从 73.38%上升至 86.58%,代理业务占比逐年下降,从26.62%减少至 13.42%。

主营产品全覆盖,下游多领域个性化应用。

机器视觉以视觉器件、可配置视觉系统和智能视觉装备等形态服务于各产业,公司的产品涵盖机器视觉的三种形态,并针对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制造、印刷包装等行业形成个性化产品。

可配置视觉系统给机器植入“眼睛”和“大脑”,完成图像采集与信息预处理功能,公司已将其应 用于消费电子、智慧交通、立体视觉、科学图像、其他制造业等领域。

智能视觉装备在可配置视觉系统基础上增加了结构本体和自动控制部件,给机器植入了受大脑控制的“肌肉”和“四肢”,最终形成“手”、“眼”、“脑”协同的智能化设备,其已 应用于新型显示、消费电子、印刷包装、新能源等领域。

视觉器件部分,公司与 Teledyne Dalsa、FLIR Integrated Imaging Solutions 等国际知名厂商建立长期合作,为客户提供多元化与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

公司在机器视觉领域具备两大优势:全面掌握“光机电算软”底层技术,拥有自主打造的机器视觉核心技术平台;公司积累优质的客户资源,在各下游领域具有较高的市场地位。

2.2.1、“光机电算软”能力叠加自主平台,技术优势筑深护城河

三步走布局机器视觉技术,积极应用于各行业。公司分三阶段逐步完成机器视觉技术的研发,并将其应用于各行各业:

第一阶段(2002-2006)构建整机自主研发能力,公司通过印钞检测业务初步构建了具备光、机、电、算、软等底层技术自主研发能力的百人队伍,并开始启动Vision WARE 软件算法的研发工作;

第二阶段(2006-2015)升级为产品与技术的平台型能力,公司业务范围由印钞行业逐步扩展至印刷包装、显示屏、消费电子等行业,进一步提升产品与技术的平台型能力;

第三阶段(2016-至今)构建自动化技术能力,公司进一步构建了流水线与多轴机械手等自动化技术能力,支撑公司进军大型智能视觉装备领域,自动化、规模化替代人工操作。

全面掌握“光机电算软”底层技术,自主打造机器视觉核心技术平台。

公司核心技术能力由应用平台、产品平台、技术平台、技术模块四个层级组成。

在技术平台上,公司深耕机器视觉行业近 20 年,全面掌握了“光、机、电、算、软”等底层技术,进而形成了精准成像技术平台、组态化软件平台、图像处理与分析算法平台、精密机械与自动化控制平台、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等五大平台技术,并推出了可配置视觉系统和智能视觉装备等产品,进一步拓展至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为新型显示、消费电子、印刷检测、新能源等领域的公司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拥有强大的机器视觉算法平台,满足客户高标准需求。

机器视觉算法为获取图像信息的关键步骤,主流的机器视觉软件被大部分国外企业垄断,包括 OpenCV、Halcon、 VisionPro、MIL 等行业龙头开发的软件。

国内机器视觉处理软件大多在国外的算法库上二次开发,极少有企业具有独立自主的底层算法库,公司于 2005 年开始自主研发机器视觉算法平台 VisionWARE1.0,目前已经迭代到 5.0 版本,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视觉图像处理核心算法平台,实现康耐视等公司的进口替代。

公 司基于该算法平台开发了 Vision Laser、Vision ALN、Vision Assembly、Vision3D、Vision Deep Learning 等系列软件。该系列软件为公司自主开发,同时具备良好的第三方算法兼容能力,必要时可快速集成开源算法(如 OpenCV 库)与/或商用算法作为非核心功能的补充,以提高效率。

目前该软件已广泛服务于苹果公司的产业链,可满足客户生产制造中高精度、高效率、高品质的技术需求。

数字人技术迅速发展,成功应用于多项场景。

2012 年,凌云光核心创始人之一杨艺参与的“立体视频重建与显示技术及装置”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基于此技术,公司研发形成虚拟数字人并成功应用于多项场景。

在冬奥会、央视春晚、两会特别节目、服贸会、农民丰收会、中国科幻大会等多次亮相虚拟数字人,丰富了数字人形象生成和制作技术,为客户创造了美轮美奂的虚拟世界。

随着数字人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数字人也被赋予更多的行业属性,未来将在金融、影视、直播、游戏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软硬件专利积淀深厚,牵头多项标准制定。

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公司拥有 418 项境内专利,包括发明专利 234 项、实用新型 152 项、外观设计 32 项,另有已申请并获得受理专利 427 项。同时,公司已取得 208 项软件著作权证书。与机器视觉行业公司相比,专利数量位居前列。

此外,公司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团体标准 16 项,其中包括已发布实施的 4 项国家标准(其中 2 项为牵头制定、2 项为参与制定)、7 项行业与团体标准(其中 1 项为牵头制定、6 项为参与制定),以及 5 项编制中的标准。

2.2.2、优质客户带动公司发展,市场地位持续强势

视觉产品下游应用广泛,消费电子、印刷包装、新型显示为主要应用领域。

2021 年智能视觉装备收入中,印刷包装、消费电子、新型显示、新能源营收占比分别为 30.60%、30.37%、29.21%、9.81%,2018-2021 年 CAGR 分别为 18.67%、166.34%、4.17%、63.07%,其中消费电子的增速最快。

2021 年可配置视觉系统收入中,消费电子、科学图像、立体视觉、智慧交通、其他制造业营收占比分别为 30.82%、19.27%、14.96%、9.38%、25.57%,消费电子和其他制造业占比较高,其中其他制造业的增速最快。

积累多领域优质客户资源,带动公司向前发展。

公司在各个领域绑定了优质大客户,在消费电子领域,公司长期服务于苹果公司、华为、小米的产业链,与鸿海精密、瑞声科技、歌尔股份等业内领先的电子制造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新型显示领域,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维信诺、无锡夏普、群创光电等行业领先客户的面板产线;

在新能源领域,公司产品广泛服务于福莱特集团、宁德时代、信义集团等行业龙头;在印刷包装领域,公司是国内标签、软包装、纸盒包装等市场的主流供应商,产品已销往超过 15 个海外国家和地区;

在智慧交通领域,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地铁、动车、机车,以及接触网等场景的在线运维 监测业务;公司开发的立体视觉系列产品和“数字人”产品在文化娱乐领域中开始得到广泛应用。

未来在与多行业优质客户不断深化合作的过程中,客户提出全新场景的识别、定位、测量或检测需求将带动公司不断向前发展,最终形成公司与下游客户之间的良性循环互动。

绑定苹果&富士康两大消费电子龙头,未来成长空间可观。

公司自 2016 年成为苹果在机器视觉领域的优选短名单供应商,2021 年公司的前五大客户中,鸿海精密、瑞声科技、京东方均是苹果产业链的合作伙伴。

随着苹果手机等产品迭代程度加大,同时苹果对机器视觉的需求正由组装厂向模组厂前置,机器视觉在消费电子的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公司作为国内机器视觉龙头在 3C 领域有望实现较大成长。同时,公司于富士康深度合作,成为其“最佳战略供应商”,未来随着富士康对工厂数字化与智能化的需求日益增多,公司的收入有望持续增长。

产品销量位居榜首,国内市场地位领先。

公司是中国大陆主要机器视觉供应商之一,根据中国机器视觉产业联盟统计,2020年度,在参与统计的企业(不包括基恩士、康耐视、精测电子、华兴源创、Young Woo DSP 和 ISRAVISION)中,公司在中国机器视觉行业销售额中排名第一,拥有较高市场地位。

消费电子、印刷包装居于龙头,新兴领域快速增长。

在消费电子领域,公司打破康耐视、基恩士等境外厂商垄断,并成为经苹果公司认证的机器视觉领域优选供应商。

根据 CINNO Research 统计,以营业收入计算,2020 年公司在中国消费电子可配置视觉系统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为 22.4%,位列行业第三,仅次于康耐视和基恩士。

在新型显示领域,公司的产品可服务 LCD 和 OLED 显示屏的产线工艺,广泛应用于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维信诺等行业领先客户的生产产线,且在检测精度、不良品漏检率和检测效率等核心指标满足客户要求。

在印刷包装领域,根据 CINNO Research 的统计,以产值计算,2020 年公司在中国印刷行业机器视觉智能装备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为 21.1%,位列行业第一。

此外,公司加大对新能源、立体视觉、科学图像等新兴领域的投入,2018-2021 年 CAGR 分别达到 63.07%、42.40%、34.93%。

3、三大助力推动光通信长期向好,相关器件迎来需求扩容

3.1、光通信需求长期向好,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国家大力支持光通信行业发展,加快国产化替代进程。

近年来我国光通信产业快速发展,部分产品上在全球占据着重要位置,但国内核心光通信芯片及器件严重依赖进口,高端光通信芯片与器件国产化率不到 10%。

因此我国出台多项政策大力推动光通信芯片行业发展。

如2021年1月工信部发布《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重点发展高速光通信芯片、高速高精度光探测器、高速直调和外调制激光器、高速调制器芯片、高功率激光器、光传输用数字信号处理器芯片、高速驱动器等。

国家发改委的“十四五”发展规划等指导文件,也从国家战略高度支持我国光电子产业与技术发展作为重要工作,努力提升高速光通信关键器件和芯片自主技术,加快国产化替代进程。

伴随 5G 网络搭建,光通信市场规模再次迎来增长点。

自 2013 年“宽带中国”的提出 和 4G 建设周期启动以来,中国光通信连续多年呈现高速增长。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 计,2016-2021 年我国光通信市场规模逐步增长,2020 年突破 1200 亿元。然而,随着 FTTX 和 4G 铺设接近尾声,5G 刚刚开始商用,中国光通信市场尤其是光纤光缆市场在 2019 年面临青黄不接。

在 5G 和千兆光网的规模部署的背景下,光纤光缆迎来了需求上涨和价格触底反弹,已经渐入高潮的 5G 网络建设将成为光通信市场规模提升的新增长点。

随着光芯片、光器件的技术进步、成本下降,光通信行业将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海量数据以及高速运算要求带来的较大压力,光通信行业有望保持持续增长。

然而,相较于 FTTX,5G 对光通信整体需求长期且平稳,难以再创以往高达 15%的高复合增长率。

全球光通信产业价值向中国转移趋势明显,带动国内光通信市场需求。

光通信器件行业全球化竞争格局已经形成,随着国内光通信器件厂商研发能力、生产工艺的提高,再加上产品的成本优势,国内企业加大了出口的力度,国外通信系统设备厂商也增加了对国内光通信器件产品的采购力度。

与此同时,国外通信系统设备厂商为了降低成本,近年来也纷纷把生产和研发基地向中国大陆转移,这也带动了中国大陆光通信器件市场的需求。

Ovum 数据显示,光迅科技、中际旭创、海信宽带已进入全球前十。由于中国供应链和制造成本优势,光通信产业价值向中国转移趋势明显。

根据 Ovum 数据显示,Lumentum/Il-VI、Finisar、光迅科技,占行业总比重分别为19.0%、10.8%和 7.7%。

3.2、凌云光:光纤器件+光接入网打入光通信市场,代理+自主双线齐下

光通信细分领域众多,未来各细分领域需求有望不断提升。

光通信是采用光纤作为主要的传输媒质来实现用户信息传送的通信技术的总称,具体包括用于运营商电信网络和企业级数通建设所需的光纤光缆、光器件/光模块、光主设备等光通信产品,以及光网络的规划、建设和优化等网络服务。

据赛迪顾问预测,2025年各细分领域合计市场规模将超过1700亿元。

公司光通信业务主要为光纤器件与仪器代理和光接入网产品。

公司光纤器件与仪器主要代理国际知名品牌,光接入网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外广电行业客户。

2019~2021 年公司光通信业务总收入分别为 5.9、6.8 和 8.8 亿元,保持稳定增长,其中光纤器件与仪器收入分别为 4.4、5.9 和 7.6 亿元,逐年上升,而光接入网收入分别为 1.6、0.9、1.2 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10.98%、5.26%和 4.98%,有所下滑,主要系在国内广电行业业务发展趋势下滑的情形下,公司对光接入网业务逐步进行了战略收缩。

从光通信业务毛利率来看,光纤器件与仪器毛利率总体上有所提升,而光接入网毛利率则从 32.39%下降到了 26.44%。

光纤器件与仪器是光通信行业重要的细分领域之一,公司代理众多境外知名厂商品牌。

光纤器件主要包括超高速光模块、波长选择光开关、超连续谱光源、特种光纤、特种光栅等产品,主要厂商包括 II-VI、NKT Photonics、TeraXion 等;光纤仪器包括特种光纤熔接机、测试仪表等产品,主要厂商包括 Fujikura、EXFO 等。

目前,境内厂商产品与境外厂商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中国市场高端光纤器件与仪器主要由境外厂商主导。

公司代理上述境外著名品牌,协助其在中国区开展市场拓展、技术服务、商务服务、本地化维护与维修等增值服务,同时深入挖掘国际领先的光器件、设备和测试仪表等国外优秀产品资源,助力国内产学研应用发展。

光接入网是光通信行业另一重要细分领域,公司自主业务在国内厂商中排名靠前。

公司主要面向国内外广电行业客户,广电光接入网设备包括各类光放大器、光接收机、光发射机、各类 MoCA 接入网设备和光接入 ONU/OLT(光网络单元/光网络终端设备)等,主要厂商包括万隆股份、无锡雷华、成都康特和路通视信等企业。根据 CINNO Research 统计,2020 年公司位列中国广电光接入网设备企业前五名,市场份额为 7%。

4、盈利预测与估值

4.1、核心假设

机器视觉业务:

(1)可配置视觉系统: 基于各细分产品收入预测,我们预计可配置视觉系统 2022-2024年营收增速分别为21.93%/22.34%/22.74%。

对于智能3C可配置视觉系统,预计 2022 年苹果手机产品迎来需求大年,下游消费电子行业景气度提升,预计年均增速达到 30%;新能源行业公司正加速拓展,并逐步绑定大客户,收入有望快速放量;对于 3D 成像、智慧交通、其他工业等领域,随着各场景机器视觉应用的加深,公司营收有望在各领域保持稳健增长。

(2)智能视觉装备: 消费电子领域公司深度绑定苹果,iphone14 较大革新以及非手机产品的拓展都将带动机器视觉需求增长;新能源领域公司相关设备产品有望受益行业较快增速而快速放量;2018-2021 年公司印刷包装视觉设备收入 CAGR 为 19%,公司绑定京东方、联创电子、TCL 等头部厂商,随着印刷包装场景和显示面板检测场景的检测精度要求提升,机器视觉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预计公司来自上述领域营收的增速将进一步提高。

(3)视觉器件: 2021 年公司视觉器件代理业务营收占比为 13.42%,预计 2022-2024 年间将保持平稳增长。

(4)光通信业务: 根据赛迪顾问预测,2020-2025 年光通信市场规模将以 12.7%的复合增速增长,2025 年市场规模将超过 1700 亿元。公司光通信业务有望受益于行业需求提升,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光纤器件与仪器、光接入网设备收入有望实现稳健增长。

4.2、盈利预测与估值

基于以上的假设,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30.21/37.55/46.89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21/2.80/3.85 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48/0.61/0.83 元/股,对应 2022-2024 年 PE 分别为 68.3/53.8/39.1 倍。

估值水平高于其他机器视觉公司,考虑到公司深度绑定苹果、京东方、福莱特等行业龙头客户,同时新能源领域相关产品处于导入期,相关收入有望快速放量。

5、风险提示

产品开发无法满足下游应用需求的风险、境外采购风险。

——————————————————

请您关注,了解每日最新的行业分析报告!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更多精选报告请登录【远瞻智库官网】或点击:远瞻智库-为三亿人打造的有用知识平台|战略报告|管理文档|行业研报|精选报告|远瞻智库

相关问答

niton是什么相机?

应该是Nikon吧尼康(Nikon),是日本的一家著名相机制造商,成立于1917年,当时名为日本光学工业株式会社。1988年该公司依托其照相机品牌,更名为尼康株式会社...

...庆专业的超声波自动清洗机,超声波自动清洗机销量好不好??

[回答]与一般污染层不同,这种污染表面仍可保持金属光泽。可以的不错的用了他们设备很多年了无锡市埃方机械制造厂是一家专业以非标自动化产品研发、设计、...

国庆来了,拍一张最美的照片分享给我们呗?

国庆节来了,欢迎您来到水上公园游玩。国庆节来了,欢迎您来到水上公园游玩。我在广元,祝福祖国🇨🇳🇲🇴🇭🇰欢度国庆:祖国在我心中。

重生之门在 无锡 哪里拍摄?

该剧的主要拍摄基地是在无锡的华莱坞影视园区,外景在十八湾大咧嘴大桥拍摄,电视剧第一集开头第一个镜头就是在无锡太湖十八湾的环太湖公路上拍摄的。在第8集中...

余生请多指教拍摄地点宜兴竹海?

《余生请多指教》在江苏无锡取景拍摄的,其中大部分场景都是在无锡市区拍摄,当然也有不少镜头是在无锡周边取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片竹海及那座玻璃栈道,...

1英寸传感器相机📷超长焦 镜头 手持高速连拍飞鸟,都有哪些品牌型号?

DC卡片机只有3X5X光学变焦镜头-手机小底传感器的几百元价位的是退出了市场,1英寸底是相机📷大底入门规格,索尼RX10M4长焦黑卡4是售价超过一万元的AFC高速24fps...

黄子韬做过哪些公益?明星、媒体是怎么评价他的? - 红网问答

黄子韬做过哪些公益?2013年,黄子韬参与育幼院公益活动,在儿童福利院中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清扫工作。2014年7月21日,韩红微博发起为“百人援青”公...

无锡 凤凰城属于哪个区-ZOL问答

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兴源北路580号有用(0)回复zld917118那边是通江街道和北大街街道交界处严格来讲应该还是属北大街有用(0)回复guangxicbkj_xiazai无锡...

明星走红毯时会遇到哪些尴尬的事?

如果你先看粉丝评论再看这场红毯show,可能会天真的以为真的要欣赏一场美颜盛世的时尚盛典。满屏的“哥哥好帅”、“哥哥太绝了”、“哥哥是真正的演员”、“哥...

想请教下:折臂道闸选 哪家 ?

[回答]高清抓拍:目前,视频领域已进入网络高清时代,而停车场还停留在标清时代。本公司自主研发的停车场专用高清网络摄像机,专用高清网络摄像机,采用广角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