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工业显微镜头生产厂家 中高端电子显微镜龙头,钢研纳克:技术优势突出,多项国内第一

小编 2024-11-23 新闻资讯 23 0

中高端电子显微镜龙头,钢研纳克:技术优势突出,多项国内第一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国泰君安证券 徐强 徐乔威 于歆)

1.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预测公司 2023-2025 年净利润分别 为 1.34、1.72、1.94 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35、0.45、0.51 元。考虑到:

1)公司为我国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十四五”航空航天发展带动新型材料发展,公司高温合金第三方检测业务有望持续增长;

2)加强基础研究有望推动科学仪器国产化进程加速,公司实验室分析仪器品类持续扩张;

3)公司自主研发电子显微镜定位中高端,纳米级电镜可应用于半导体器件失效分析、高温合金材料分析领域,公司分析仪器精度不断提升。

我们盈利预测关键假设包括:

第三方检测服务: 假设公司江苏、青岛以及沈阳项目检测产能逐步爬坡,下游高温合金检测需求带动第三方检测业务营收稳步提升,2023/2024/2025 年营收增速 22%/28%/22%;2023/2024/2025 年毛利率稳定保持为 45%/45%/45%。

检测分析仪器: 假设公司江苏仪器生产产能放量,同时持续扩张分析仪器产品品类,2023/2024/2025 年营收增速 22%/13%/13%;2023/2024/2025 年毛利率随着江苏基地产能释放逐年改善后持平 39%/43%/43%。

腐蚀防护工程与产品: 假设海上风电建设需求驱动公司防腐蚀工程业务稳步增长,2023/2024/2025 年营收增速 19%/19%/19% ;2023/2024/2025 年毛利率稳定维持 22%/22%/22%。

标准物质/标准样品: 假设金属材料第三方检测需求放量提升检测配套标准物质/标准样品需求,营收增长后稳定维持,2023/2024/2025 年营收增速 48%/19%/19%;2023/2024/2025 年毛利率稳定维持 48%/48%/48%。

能力验证: 假设检测实验室能力验证服务需求与第三方检测行业增速总体一致,2023/2024/2025年营收增速5%/4%/4%;2023/2024/2025 年毛利率稳定维持 70%/70%/70%。

参考国产分析仪器公司以及第三方检测公司的业务范围,我们选取光谱与质谱高端实验室分析仪器制造商天瑞仪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受下游认可的综合性实验室分析仪器设备商莱伯泰科、电线与光纤电缆领域第三方检测公司国缆检测,作为可比公司。

参考可比公司估值:

1)可比公司 2024 年 PS 均值 5.3 倍。由于可比公司与钢研纳克下游应用场景相似、商业模式相近,采用 PS 法,按照平均值给予公司 2024 年 5.3 倍 PS,合理估值 16.67 元。(可比公司数据按照 Choice 一致预期计算)

2)可比公司 2024 年 PE 均值 36.9 倍。由于可比公司与钢研纳克为分析仪器公司及第三方检测公司,因此PE法给予公司2024年倍36.9倍 PE,合理估值 16.62 元。(可比公司数据按照 Choice 一致预期计算)公司第三方检测全国布局,受下游龙头发动机设备商以及高校科研院所认可,同时,公司分析仪器持续拓展高端品类。综合 PS 与 PE 估值法,目标价 16.62 元,33%向上空间。

2. 钢研纳克:公司是金属检测及无机分析仪器龙头

2.1. 公司第三方金属检测服务与高端分析仪器产品双轮驱动

公司是中国钢研旗下金属材料检测领域综合性企业,第三方检测服务、检测分析仪器产品为公司主要业务。

公司前身源于 1952 年成立的重工业部钢铁工业试验所分析室,后发展成为钢铁研究总院分析测试研究所。

2006 年,原钢铁研究总院更名为中国钢研,同时冶金自动化设计研究院并入中国钢研。

公司凭借冶金分析测试技术积累,以研发驱动,已形成第三方检测服务与分析仪器主导,配套标准物质、无损装备、能力验证服务、计量校准、腐蚀防护工程与产品的综合性金属材料服务业务布局。

主要应用领域为航空航天、新材料、钢铁、冶金、环保、食品、石化等。

第三方检测业务:

公司为金属材料检测龙头,参与多项标准制定,拥有权威资质认证以及下游龙头供应商认证。

第三方检测业务接受用户委托,对产品或者样品进行检测,评定产品是否达到相关标准,出具相应检测报告。

公司拥有国家级检测中心、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参与制修订国际与国家及行业标准,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NADCAP 等资质认证,进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Rolls-Royce、Honeyw ell、Ford 等供应商名录。

公司设有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力学实验室、无损实验室、校准实验室、腐蚀检测实验室等,服务领域涵盖物理检测、失效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检测、无损检测、腐蚀检测等。

分析仪器:

公司无机分析仪器品类丰富,涵盖光谱、质谱、电子显微镜等。分析仪器通过检出、测量待测物物理与化学性质参数,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应用于工业、研发等领域。

公司分析仪器主要为材料测试表征类仪器,共八大类、60 余种产品型号,包含光谱仪、气体元素分析仪、质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可应用于半导体失效与缺陷分析、高温合金材料分析,适用于电子、国防、航空、能源等领域。

标准物质:

公司是工信部批准的金属标准样品定点研制单位,为我国冶金类标准样品龙头企业。标准物质为已确定特性值、具有均匀和稳定特性的物质,可用于校准分析仪器、评价分析方法、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等。

公司是工信部批准的冶金和有色金属标准样品定点研制单位,共研制国家级和行业级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共有多种,应用于冶金、地质矿产、化工产品、煤炭、1200 食品、环境保护等领域。

能力验证能力验证服务通过比对评价准则衡量实验室检测、校准和检验能力,可作为实验室技术能力的支持性评价工具。

公司子公司中实国金由 CNAS 认证的提供能力验证服务机构,验证结果获国际与国内相关机构认可。

中实国金提供约 500 项能力验证和超过 400 项测量审核,同时也可提供分析测试人员技术培训。

腐蚀防护工程与产品

公司子公司青岛纳克提供腐蚀防护工程及产品,通过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技术、电解防护技术防止或减缓材料腐蚀,应用于海洋工程、港口设施、船舶平台、埋地管线及能源电力、石化、冶金等领域的腐蚀防护。

公司综合毛利率持续提升,盈利质量较高。

1)2022 年,公司综合毛利率近五年持续提升至 46.45%,净利率 11.50%。其中,第三方检测业务毛利率 48.25%,近五年平均毛利率 47.49%;检测分析仪器业务毛利率 41.55%,近五年平均毛利率 37.01%。

2)2022 年公司费用管控相对较好,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13%、25%、0.66%。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2 年研发费用率 12.43%,同比增加 3.97%。

3)公司盈利质量保持较高水平,近五年收现比基本高于 1,近五年平均收 现比为 102%。

2.2. 中国钢研旗下上市平台,专家人才、技术储备丰富

公司是中国钢研旗下分析检测业务板块企业,中国钢研直接与间接持有公司近 68%股份。

中国钢研是我国冶金分析测试权威机构,拥有金属新材料、冶金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基地,设有 19 个国家级中心和实验室。

中国钢研已形成以安泰科技、钢研高纳等为主的重点材料及制品板块,以钢铁研究总院、工程事业部(含金自天正)、钢研纳克和钢研昊普等为主的科技服务板块,以钢研投资为主的投资“双创”平台。

中国钢研通过直接持有公司 64.38%股份、通过钢研大慧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间接持有公司 2.89%股份,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

公司依托中国钢研技术积累,专家人才储备丰富,持续自主研发突破ICP 质谱、电子显微镜产品。

2012 年,公司股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同期中国钢研将旗下分析检测、腐蚀防护相关技术、资质等转让整合至钢研纳克,结合公司已有第三方检测、分析仪器、标准物质以及腐蚀防护技术团队,形成金属材料检测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全体系关键技术。

公司专家储备丰富,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海舟为冶金分析表征专家,组织建立我国高温合金痕量元素分析体系,公司专家领域涵盖材料表征、材料腐蚀防护、冶金分析以及装备制造等领域。

公司凭借专家储备以及技术积累,持续自主研发,推出 ICP 光谱仪、元素分析仪、ICP 质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核心产品。

2.3. 股权激励对标业绩考核,目标“十四五”复合增长超 17%

首次股权激励涵盖中高层核心员工,挂钩三年业绩考核,“十四五”目标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 17%。2022 年 6 月,公司首次授予股权激励限售股,授予价格 8.38 元/股,授予数量 681 万股,授予高管、中层管理人员、核心骨干人员共 103 人。

本次激励计划业绩考核年份为 2022-2024,每个会计年度考核一次,以 2020 年为基准年,2024 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需不低于 17%。

3. 科学仪器国产化趋势之下,公司持续拓宽高端分析仪器产品线

3.1. 高精度科学仪器壁垒高,加强基础研究带动科学仪器国产化进程提速

科学仪器应用于高校、科研院所、测试中心等研发基地,细分品类包括分析仪器、物理性能仪器等。

科学仪器是指用于测量与分析待测物物理量、化学量等性质的设备。科学仪器设备根据下游应用场景可分为分析仪器、物理性能测试仪器、计量仪器、特种检测仪器等 15 类,主要应用于高校、科研院所、分析测试中心等研发与测试实验基地。

分析仪器检测精度、检测效率以及灵敏度较高,可用于材料科学、环境 科学、生命科学痕量测定,以光谱、质谱为代表的产品壁垒较高。

仪器分析通过待测物产生的分析信号,对待测物组分进行定性、定量的测定。仪器分析法相较化学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限低、检测效率高的优势,可实现痕量及以下检出限组分测定,高效分析大批量样品,主要应用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保、食品等领域。

全球实验室分析仪器细分领域中,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为最大的两个应用领域,市场份额占比 分别为 26%、13%。其中,光谱、色谱、质谱仪为主要的产品分支,占比为 37%。

海外龙头通过并购模式抢占全球市场份额,我国科学仪器研发起步较晚,进口依赖度高。

1)全球需求侧方面, 根据 SDI,2021 年全球实验室分析和生命科学仪器规模超 690 亿美元,主要的科学仪器市场为北美、欧洲、中国和日本。

全球供给侧方面,全球龙头通过并购模式抢占市场份额, 分析仪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2011 年至 2021 年,全球 CR5 的市场份 额占比由 28%增长至 36%,CR10 市场份额达 50%。

2)由于我国科学仪器产业 自 1990 年起进入相对快速发展期,起步较晚,目前我国大型科研仪器超七成依赖进口。2021 年,仪器仪表进出口总额 1067 亿美元,其中进出口逆差 180 亿美元,其中实验分析仪器逆差占比为 48%。

我国已初步实现部分科学仪器产品国产替代,我国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有望加速配套科研仪器国产化进程。

研究与测试实验为科学仪器主要应用场景,根据 SDI 预测,全球科学仪器行业将由科技发展推动规模提升,预计 2026 年全球市场规模达 1020 亿美元,5 年复合增长率为 7%。

2023 年 7 月,《求是》发表《加强基础研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国基础研究存在海外选题、进口海外科学仪器、海外平台和期刊发表形成的“两头在外”的问题。为应对国际科技竞争,我国将加强基础研究,配套科技仪器设备将提升国产化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

我国已初步实现高端产品部分国产替代,以高效液相色谱仪为例,目前国产仪器市占率已达 20%。

我们认为,国产仪器实现部分产品突破的背景下,我国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将加速我国科学仪器生产商国产化技术攻关进程,国产化替代产品范围有望进一步拓宽。

3.2. 公司凭借技术积累,持续研发推出电子显微镜、质谱仪、光谱仪等高端分析仪器

公司凭借技术储备、依托国家级测试中心,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结合,持续推出高端分析仪器产品、参与标准制定。

公司成立之初依托原钢铁研究总院,设立检测分析仪器研发生产技术团队,围绕金属材料检测需求设立分析仪器核心元器件以及分析模型软件开展技术研究。

2011 年,公司整合中国钢研旗下分析检测业务人员、资质、技术等资源。公司依托国家级检测中心,以院士为首的研发团队结合理论与实践,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工信部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 2025)资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国家重大课题。

目前,公司金属检测仪器已涵盖电子显微镜、质谱仪、光谱仪等多品类,满足多场景检出限需求。同时,公司作为权威检测机构以及金属测量分析仪器龙头,参与多项分析仪器标准制定。

电子显微镜

公司目前已推出 FE-1050 高分辨热场发射扫描电镜,放大倍数为 10x - 1,000,000x,可应用于半导体制程工艺分析、纳米器件制造、工业失效分 析、生物学研究、材料科学实验室等应用场景。

质谱仪

公司 ppt 级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具有检出限低、分析精度高、分析效率高、满足多元素同时测定等特点,可用于食品、药品、环保、材料等领域痕量与超痕量分析。公司是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ICP 痕量分析仪器的研制》牵头单位,起草并发布 ICP-MS 国际标准 1 项,国家标准 8 项,粮食行业标准 1 项。

光谱仪

公司光谱产品涵盖原子发射光谱、X 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光谱以及元素分析仪,检出限最低可达亚 ppb 级,可应用于金属、地质、环保等领域。

公司通过与欧美 3 家光谱制造商 20 余年合作,结合专家技术积累以及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支持,攻克光谱仪光源、分光光路系统、探测器等核心元器件关键技术。

4. 国产电镜的技术领军企业,突破多项“国内第一”

4.1. 电镜分辨率达亚纳米级,可应用于半导体器件失效分析、芯片设计等领域

电子束显微镜以衍射分析与二次电子分析可分为透射电镜、扫描电镜,与光学显微镜相比分辨率高、放大倍数高。

电子束显微镜根据电子束轰击或穿透待测物产生的反映形貌、结构的信号进行分析。电镜以透射电子束与入射电子束出射的二次电子可分为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TEM 通过穿过待测物的透射电子衍射进行分析; SEM 利用入射电子束出射的二次电子接收的特征信号,对待测物表面形 貌与成分进行分析。

电镜与光学显微镜相比,分辨率高、放大倍数高,可结合多种探测器对待测物进行形貌、组分分析,主要应用于半导体器件失效分析、石油探测、材料科学等领域。电镜分析对要求待测物厚度达纳米级,聚焦离子束法切割技术用于半导体失效研究、芯片设计等领域。

电镜对于待测物直径与厚度具有一定要求,以 TEM 为例,通常要求待测物直径低于 3 毫米,厚度低于 200 纳 米。块状待测物制备可采用聚焦离子束法(FIB-SEM)切割技术,常用系统为聚焦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双束系统(FIB-SEM),主要用于半导体失效分析、芯片设计、地质勘探、金属材料分析等领域块状样品制备。与 X 射线等其他半导体封装失效分析方法相比,扫描电子显微镜可对样品内部缺陷进行微观观察。

海外品牌电镜研制起步较早,凭借先发优势成为全球龙头,我国电镜进口依赖度较高。

1)以 TEM 为例,德国通用电气以及西门子于 1939 年制备公司首台透射电镜,同期,日本开始 TEM 研制工作,并于 1950 年成立日立、岛津、日本电子等公司。我国电子显微镜起步较晚,首台 TEM 于 1958 年研制成功。

2)2022 年,全球电镜市场规模 59 亿美元,北美、 欧洲、亚太分别占据 36%、29%、25%市场份额,龙头企业为 FEI 公司 (由赛默飞收购)、日本电子(JEOL)、日立、蔡司等企业,产品涵盖各 类常规压、中压和高压电镜。

3)由于我国研制电镜起步较晚,目前电镜进口依赖度较高。2022 年,我国除光学显微镜外的显微镜及衍射设备进口金额 11.31 亿美元,贸易逆差 11.16 亿美元,进口依赖度高。

4.2. 公司中高端电镜产品可在高端材料、半导体失效分析领域应用

公司电镜研发团队具备多年开发经验,已开发高分辨率扫描电镜产品,突破多项“国内第一”。

2019 年,公司与技术合作方合作开发的 Navigator-OPA 高通量(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获得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BCEIA2019 大会金奖”。

2022 年,公司发布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镜 FE-1050 系列。FE-1050 系列为我国首台可搭载聚焦离子束(FIB)能力的多用途双束电镜平台。

公司电镜产品分辨率可达纳米级,可与海外品牌中端及以上产品比肩,已中标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采购项目,获科研院所认可。

公司中端产品 FE-1050 系列可实现低电压高分辨率成像,二次电子 15kV电压分辨率 0.9nm,1kV 电压分辨率 1.5nm,分辨率已高于扫描电镜入门机型。

公司 UT3D 电镜已中标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电子显微断层成像系统采购项目。

公司电镜产品可提供材料科学以及电子半导体分析解决方案。

半导体缺陷与失效分析半导体器件制作过程中由于热处理后出现缺陷,与晶体材料固有缺陷相互作用将导致器件性能退化,影响产品良率与可靠性。

晶圆生产过程需对缺陷进行溯源分析,优化工艺、提升产品良率。

此外,半导体器件失 效对晶圆制造以及封装厂工作稳定性造成影响,因此晶圆设计与制造、 封装环节需对失效进行溯源分析,提升半导体器件稳定性。

公司 FE-1050 电镜可以直接对电子束敏感类材料成像,并提供多达 27 个探测器接口。产品可进行高速采集升级改造,具有优异的可扩展能力。

高温合金材料分析

高温合金作为稳定、可靠材料,应用于能源、国防、航空等领域,高温性能纳米级表征研究有助于材料研究以及工艺改进。公司纳米级高分辨率电镜产品放大倍数可达百万倍,可满足材料高温性能分析要求。

5. 新材料发展推动金属检测需求放量,公司作为权威金属材料机构有望受益

高温合金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等性能,为航空航天发动机关键用材。高温合金指镍基、铁基、钴基和钛基及其金属间化合物等高温结构材料,具有使用寿命高、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石化冶金等领域。

航空航天领域,随着多功能、高使用寿命的新型高温合金不断研发,应用场景由航空航天发动机叶片、鼓筒、压气机转子、机匣等关键部件发展为整机机翼外壳等构件。

“十四五”航空航天新型产业升级推动高温合金原材料发展,配套材料测试与采矿、冶金第三方检测规模持续提升。

航空航天为高温合金材料主要应用领域,合金材料占机重的比例为 40%至 60%。“十四五”期间,我国为保障国产大飞机供应链、加快国产航空零部件适航认证、航天新材料在轨实验验证,鼓励加快高温合金等新材料突破,完善配套检验检测、计量等标准。

我国自 1956 年研制高温合金,已研制取得一百余种高温合金,配套高温合金材料测试标准体系较为完善。

标准完善的背景下,航空航天发展带动配套材料测试与采矿、冶金第三方检测需求放量,2022 年材料测试与采矿、冶金第三方检测总规模达 129 亿元,相较 2018 年增长 44%,年复合增长率为 7%。

金属材料检测门槛较高,公司凭借技术积累牵头与参与多项金属材料测试标准制定,为钢铁行业权威检测机构。金属检测难度较大,涉及拉伸、压缩、弯曲、剪切等多项性能,因此金属材料检测报告平均单价较高。

公司依托中国钢研,拥有三个国家级检测中心和三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牵头制定 8 项国际标准、参与制定 20 项国际标准、制定 170 余项国家及行业标准,担任多个材料测试行业协会理事单位,为我国钢铁行业权威检测机构。

公司检测业务获得多项认证,获龙头发动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认可,持续推进全国业务,将由单项检测向重大工程项目综合性材料检测与评价服务升级。

公司拥有 NADCAP 国际三方认证,以及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Rolls-Royce、Honeywell、Ford 等国内外龙头企业二方资质认证,下游客户涵盖国航发集团、中核集团、上海电气、钢铁研究总院、北京科技大学等龙头航空发动机以及高校科研院所认可。

公司持续推进全国业务,募投项目成都实验室已达产达效,昆山、青岛、德阳、沈阳地实验室陆续建设、资质取证以及投入运营。

公司立足标准化单项检测业务,向技术壁垒较高的国家重大工程及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非标准化材料评价业务升级,提供综合性检测业务。

6. 风险提示

技术迭代的风险: 实验分析仪器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迭代或将影响公司高端分析仪器市场拓展情况。

补助政策变动的风险: 公司承担国家科研项目并获得政府补助,如政府补助政策变化,或将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

报告属于原作者,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报告来自【远瞻智库】

国内光学显微镜单项制造冠军,永新光学:激光雷达打开长期空间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西部证券 雒雅梅)

一、永新光学:国内光学显微镜龙头,五五五规划厚积薄发

1.1 公司概况:历史悠久的精密光学企业,多业务布局打开成长空间

历史悠久的光学精密仪器及核心光学部件供应商,专注于精密光学、精密机械、精密组装领域。

永新光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43年成立的江南光学仪器厂,江南光学仪器厂是国内最早一批光学企业,至今已有79年历史,主要生产光学显微镜。

1997年,曹光彪先生旗下的香港永新光电投资宁波光学仪器厂,2000 年改制为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全资收购江南光学仪器厂,开始集团公司运作。

永新光学是中国光学精密仪器及核心光学部件供应商,涵盖光学显微镜和光学元组件两大业务体系,主要产品包括光学显微镜、条码扫描仪镜头、液态镜头、车载镜头前片、激光雷达光学元件及部件等,拥有“江南”、“NEXCOPE”、“NOVEL”等自主品牌,产品主要出口欧美、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

永新光学是港资控股企业,控股股东为永新光电实业有限公司,实控人为曹其东、曹袁丽萍夫妇及其儿子曹志欣,合计持股 29.16%。

公司联席董事长、总经理毛磊先生直接持股 2.94%,通过厦门新颢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间接持股 1.52%,合计持股 4.46%。

共青城波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毛磊配偶吴世惠及儿子毛昊阳全资控股企业,合计持有公司 10.97%股份。

毛磊先生 1961 年出生,毕业于浙江大学,硕士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南京江南光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1997 年进入公司,现任公司联席董事长、总经理。

1.2 主营业务:国内光学显微镜龙头,激光雷达业务放量在即

公司主营光学显微镜及光学元组件两大核心业务板块,2020 年提出“五五五”发展战略目标,即计划通过 5 年时间,实现 5 倍产值规模和 5 倍效率。

1、光学显微镜:

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具备高端光学显微镜制造能力的企业。受益于科学仪器国产化确定性趋势,公司生物荧光显微镜等高端系列产品需求快速增长,增量需求主要来自科研、医院、生物制药客户。

2021 年公司显微镜业务实现营收 3.0 亿元,同比增长 20.55%。2021 年公司实现共聚焦显微镜小批量销售,技术接近国际竞品水平,突破国产高端光学仪器“卡脖子”技术。

2、光学元组件:

受益于条码扫描仪镜头和机器视觉客户新品量产、疫情下物流行业过程管控要求增加,以及公司今年积极把握自动驾驶、激光雷达、机器视觉领域的市场机遇,2021年公司光学元组件业务实现营收 4.88 亿元,同比增长 57.06%。

1)条码扫描仪镜头: 公司 1998 年切入条码扫描仪镜头市场,是全球条码扫描仪行业前四大巨头 Zebra、NCR、得利捷、霍尼韦尔的核心供应商,在商超、金融、政府、物流、工业、服务机构等对扫描设备识别速度、准确率、耐用性要求更高的中高端市场占据主要份额。受益于工厂智能化改造加速和疫情下物流行业过程管控需求增加,公司条码扫描仪镜头业务放量增长。

2)机器视觉: 疫情加速工厂智能化改造,消费电子、汽车制造、光伏半导体、仓储物流等多行业对机器视觉需求增加,并扩展到交通及其他非工业领域。公司是全球第一家实现液态镜头批量生产企业,目前主要供应全球机器视觉龙头康耐视。

3)车载镜头: 2021 年车载镜头前片订单突破 80 万片/月,主要供应索尼。受益汽车智能化浪潮,车载摄像头单车用量翻倍增长,公司将持续受益。

4)激光雷达: 公司前瞻布局激光雷达光学领域,具备先发优势和技术优势。公司开发了多款应用于机械式、半固态式、固态式车载激光雷达光学镜头及光学元器件,与禾赛、Innoviz 等国内外多家激光雷达方案商建立合作,并已进入麦格纳指定产品供应商名单。激光雷达是高级别自动驾驶车型(L3 及以上)车型核心传感器,2022 年是激光雷达量产上车元年,公司激光雷达光学元件及部件业务有望放量增长。

5)其他: 应用于 PCB 无掩模激光直写光刻设备的光刻镜头实现批量生产销售。

1.3 历史复盘:各项业务迎拐点,五五五战略规划开启新征程

2021年公司各项业务迎拐点,五五五战略规划开启新征程:

1、2014-2017年:期间业绩稳健增长。上市前,由于公司受制于产能紧缺,主要以定制化产品为主,收入增长主要来自显微镜及条码扫描仪镜头业务,期间业绩增长较为稳定。

2、2018-2020年:期间业绩增长缓慢。2018-19 年由于中美贸易争端及全球经济持续放缓影响,且产品主要出口海外且多数直接客户在美国,公司各项业务受到影响;2020 年疫情导致美国高校停课,而公司显微镜主要出口美国高校,因此对显微镜业务影响较大。

3、2021-2025年:五五五战略规划开启新征程。2020 年公司制定五五五战略规划,计划通过 5 年时间,实现 5 倍产值规模和 5 倍效率。

传统业务方面:

1)光学显微镜:公司是国内光学显微镜龙头,深度受益于科学仪器国产化大趋势;

2)受益于工厂智能化改造加速及后疫情时代物流管控需求增加,条码扫描仪镜头业务加速增长。

新业务方面:

1)机器视觉:公司是全球第一家实现液态镜头批量生产企业,主要供应全球机器视觉龙头康耐视;

2)车载镜头:2021年车载镜头前片订单量突破 80 万片/月,主要供应索尼,为后续 切入车载镜头组装打下基础;

3)激光雷达:2022 年是激光雷达量产上车元年,全年激光 雷达光学元件及部件业务有望实现放量增长,打开公司长期成长空间。

2021 年是五五五规划开关之年,全年实现营收 8.05 亿元,同比增长 39.6%;实现净利润 2.62 亿元,同比增长 62.1%,为五五五战略规划打下坚实基础。

1.4 财务分析:产品定制化为主、客户优质,各项财务指标优秀

受益于产品结构升级优化,公司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公司主要定位高壁垒、高附加值业务,多数产品以定制化为主,客户主要是各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因此毛利率水平较高。且随着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稳步提升。

1)显微镜业务方面:

随着科学仪器国产化趋势加快,公司高端光学显微镜营收占比提高致整体显微镜业务毛利率持续提升;

2)光学元件组件业务:

公司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围绕条码扫描、光刻镜头、激光雷达、车载光学等领域进行中高端光学元器件的研发工作,加快“复杂化、模组化”方向的产品开发。随着液态镜头、激光雷达光学元件及部件、光刻镜头等高毛利的产品放量,有望带动公司整体盈利水平持续提升。

保持高研发投入,管理、销售费用率逐步降低。

2021 年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17.48%,同比降低了 4.35 个 pct。

其中,研发、管理、销售、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7.93%、 5.02%、4.36%、0.17%,分别同比-0.58、-2.54、-1.52、0.29 个 pct。

从历年看,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研发费用率逐年稳步提升;管理费用率方面,公司新厂房建设做了大量智能化改造,生产效率较之前有望显著提升,且随着规模优势不断显现,管理费用率有望逐步降低;销售费用率历年相对较为稳定。

人均创收及创利逐年提升。

2020 年公司员工总人数为 1184 人,较 2019 年减少了 74 人,其中,生产、技术、销售人数分别为 737、192、116 人。

随着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以及生产效率提升,公司人均创收及创利逐年提升。2020 年公司人均创收 46.68 万元、人均创利 13.66 万元,分别同比增加了 3.13、2.61 万元。

产品定制化为主、客户优质,经营现金流净额逐年增加。

公司主要定位高壁垒、高附加值业务,多数产品以定制化为主,客户主要是各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因此现金流状况较好,经营性现金流净额逐年增加。

定位高附加值生产环节,固定资产较轻。公司主要定位光学领域高附加值生产环节,包括镀膜、涂墨、精密组件等,上游研磨等低附加值环节主要外包给上游供应商,因此公司固定资产较轻。近两年随着 IPO 募投项目投产,固定资产有所增加,主要以购置镀膜设备为主。

二、显微镜:国内光学显微镜龙头,显著受益科学仪器国产化

1.1 显微镜:高端光学显微镜依赖进口,国产化空间广阔

光学显微镜市场空间广阔,2021 全球市场规模约 45 亿美金。

全球显微镜主要细分为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扫描探针显微镜,其中,光学显微镜历史悠久、渗透率较高、成本优势明显,约占全球显微镜 40%的市场份额。

根据 Grand View Research 数据,2020 年全球光学显微镜市场空间为 39 亿美元,预计 2026 年市场空间将达到 61 亿美金。

根据 Report linker 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光学显微镜市场约占全球光学显微镜市场规模的 9.91%,对应 2020 年中国光学显微镜市场规模约 24 亿元(以 6.7 汇率换算)。

国内高端光学显微镜依赖进口,国产化空间广阔。

全球显微镜市场以蔡司、徕卡、尼康、奥林巴斯为主,据智研咨询数据,四大家族合计占据全球显微镜超 50%市场份额。

中国每年约有 80%的显微镜用于出口,但主要覆盖的是光学显微镜中低端市场,产品类别以教育类和普及类显微镜为主。

国内具备高端显微镜生产能力的玩家较少,以永新光学、麦克奥迪、舜宇光学三家为代表。其中,永新光学是国内第一家实现共聚焦显微镜量产企业,2021年实现小批量销售,技术接近国际竞品水平,突破国产高端光学仪器“卡脖子”技术。

2021 年共聚焦显微镜市场空间约 25.2 亿元。

根据仪器信息网统计,2021 年全国共有 502 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平台拥有共聚焦显微镜,预计存量约 1500 套,徕卡、蔡司、奥林巴斯、尼康、安道尔等外资占比超过 90%。

根据调研数据,我国每年进口共聚焦显微镜数量约 300 台,假设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价格为 140 万元/台,则对应 2021 年存量市场及每年新增市场空间分别为 21.0、4.2 亿元。

1.2 国产替代:科学仪器国产化趋势确定,国内光学显微镜龙头持续受益

国内光学显微镜单项制造冠军,突破关键“卡脖子”技术。

公司是国内光学显微镜单项制造冠军,是国内为数不多具备高端显微镜制造能力的企业,与浙江大学联合申报的《超分辨率微纳显微成像技术》荣获 2019 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通过自主研发及产学研合作研发,公司掌握了超分辨显微系统的大数值孔径物镜、高性能荧光滤光片等核心部件设计与制备技术,完成 FSED 超分辨显微系统样机制造。

2021 年公司实现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量产并小批量销售,技术接近国际竞品水平,突破国产高端光学仪器“卡脖子”技术。

政策密集出台支持高端显微镜国产化,“光学显微镜单项制造冠军”深度受益。

2020 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政策支持科学仪器国产化,永新光学作为“光学显微镜单项制造冠军”将深度受益。

2021 年 5 月,财政部及工信部颁布的《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标准》(2021 年版),明确规定了政府机构(事业单位)采购国产医疗器械及仪器的比例要求:生物显微镜、手术显微镜和数字切片扫描系统要求 100%采购国产;荧光(生物)显微镜要求 50%采购国产。

2021 年 12 月,其中第九十一条明确:“对境内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科技创新产品、服务,在功能、质量等指标能够满足政府采购需求的条件下,政府采购应该购买;首次投放市场的,政府采购应该率先购买,不得以商业业绩为由予以限制。

三、车载光学:享汽车智能化浪潮,业绩及估值双升

3.1 激光雷达:2022年迎量产元年,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3.1.1 需求端:激光雷达是高级别自动驾驶核心传感器

基于自动驾驶玩家不同的商业模式,市场上针对高级别自动驾驶主要包括纯视觉和强感知两种方案:

1、摄像头主导的纯视觉解决方案:

由摄像头主导,配合毫米波雷达等低成本传感器组成构成纯视觉计算,典型代表为特斯拉、Mobileye 和国内唯一自动驾驶纯视觉城市道路闭环解决方案百度 Apollo Lite。

特斯拉自建芯片和算法团队,认为通过视觉系统优化自身 AI 算法就可以达到较高的智能驾驶水平。

由于纯视觉方案存在精度、稳定性和视野等方面的 局限性,无法满足 L3 级以上自动驾驶对于传感器的性能要求,曾经同样以视觉为核心的 Mobileye 在 2025 年自动驾驶汽车传感器系统发展计划中提出了将使用内置的激光雷达传 感器。

2、激光雷达主导的强感知方案:

该方案由激光雷达主导,配合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组成,典型代表企业为 Waymo、Uber、百度 Apollo 等科技和出行公司。

Waymo 定 位 Robotaxi,直接瞄准 L5 智能驾驶,所以采用 5 个激光雷达去保证车辆安全,Waymo针对 2B 市场,主要目的是积累运营经验数据,随着未来激光雷达成本下降可以大规模推广。

对于特斯拉之外无法通过 AI 弥补硬件缺陷的汽车厂商而言,采用更多类型传感器是更好的选择。奥迪之后,其他主流车厂都推出激光雷达方案,戴姆勒、保时捷、宝马、蔚来都投资了激光雷达公司。

千亿级蓝海赛道,成长空间广阔。

随着 5G、AI 技术逐渐普及,无人驾驶、ADAS、服务型机器人和车联网等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根据沙利文预测,受无人驾驶车队规模扩张、激光雷达在高级辅助驾驶中渗透率加速、以及服务机器人和智能交通建设等领域需求推动,激光雷达市场将呈现高速增长,预计到 2025 年全球市场规模达 135.4 亿美元,2019-25 年行业 CAGR 达 64.5%。

其中,预计到 2025 年激光雷达在辅助驾驶领域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46.1 亿美元,2019-25 年行业 CAGR 达 83.7%,是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

2022年是高级别辅助驾驶(L3)车型量产元年,激光雷达是核心传感器。

2022年是 L3 级别自动驾驶车型量产元年,激光雷达是核心配备传感器。

根据我们整理统计(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共有 29 款车型搭载激光雷达,多数车型搭载 2~3 颗激光雷达且为标配,将陆续在 2022 年内开始交付。

激光雷达市场空间:

据我们测算,2022 年激光雷达市场空间为 5 亿美元,预计到 2025 年行业规模将达到 56 亿美元,2022-25 年行业 CAGR 达 120.2%;预计到 2030 年行业规模将达到 216 亿美元,2025-30 年行业 CAGR 达 30.9%。

激光雷达光学元件组件市场空间:

据我们测算,2022 年激光雷达光学元组件市场空间为 6 亿元,预计到 2025 年行业规模将达到 62 亿元,2022-25 年行业 CAGR 达 119.6%;预计到 2030 年行业规模将达到 308 亿元,2025-30 年行业 CAGR 达 37.9%。

关键假设:

1)假设 2022-30 年全球汽车销量维持在 8000 万台。随着汽车智能化等级提升,激光雷达单车用量有望持续增加。假设 2022-30 年激光雷达单车搭载量分别为 2.2、2.3、2.4、2.5、2.6、2.7、2.8、2.9、3.0 颗;

2)假设 2022-30 年激光雷达渗透率为 0.34%、0.82%、2.08%、5.00%、7.69%、11.11%、 15.54%、21.00%、27.41%;

3)目前L3级别自动驾驶车型搭载激光雷达方案主要为 MEMS和转镜方案,假设 2022-30 年 MEMS 方案渗透率为 60%、61%、62%、65%、66%、67%、68%、69%、70%,转镜方案渗透率为 40%、39%、38%、35%、34%、33%、32%、31%、30%;

4)根据产业调研,2022 年 MEMS 方案激光雷达(主雷达)售价约 800 美金,转镜方案激光雷达(主雷达)售价约 1000 美金。

随着激光雷达在乘用车领域持续渗透,单机成本有望持续降低。假设 MEMS 和转镜方案方案激光雷达 2023 年价格降低 20%, 2024-30 年每年年降 10%;

5)光学元组件部分,根据产业链及公司调研,假设 2022 年激光雷达视窗、转镜、镜头、 透镜、准直镜、滤光片 ASP 分别约为 500、400、80、50、20、6 元。假设 2023 年光 学元件部件成本降低 20%,2024-25 年每年降低 10%,2026-30 年每年降低 5%。

3.1.2 供给端:

机械式→半固态(MEMS、转镜)→全固态(FALSH、OPA)激光雷达技术路径尚未收敛,短期以半固态方案为主(MEMS、转镜),长期向全固态方案(FLASH、OPA)演进是必然趋势。

短期内(2030 年内),乘用车搭载的激光雷达以半固态方案为主,包括 MEMS 微振镜、转镜方案。

MEMS 方案代表性企业包括速腾聚创、Luminar、Innoviz,其中,速腾聚创 2021 年全年拿下超过 40 款车型的前装量产定点订单;转镜方案代表性企业包括禾赛科技、华为、图达通。

长期看(2030 年后),可靠性更高、成本更低的全固态方案激光雷达有望成为主流。

目前由于上游供应链尚不成熟,OPA 尚处于研发阶段;FLASH 则受限于 VCSEL 功率问题,无法实现远距离探测,主要用于辅助雷达或 DMS 等中短距离场景。

3.1.3 收获期:

具备先发优势+技术优势,激光雷达业务迎来放量技术优势:激光雷达光学元组件核心壁垒在于“镀膜、可靠性、一致性”。

公司过往专注于光学镀膜、涂墨、精密组装,具备显著技术优势。激光雷达光学元件组件主要包括视窗、旋转多边形棱镜(转镜)、镜头、透镜、反射镜、准直镜、滤光片等。其中,视窗、旋转多边形棱镜(转镜)技术壁垒最高且具备较高附加值。

1)视窗:

激光雷达视窗材质主要包括塑料及玻璃,由于视窗需要对接外部环境,因此需要有防雾、防划痕、防溅石撞击等要求,可靠性要求较高。此外,视窗表面需要镀多种膜系包括分光膜、ITO 膜等,且需保证较高透光率。

2)旋转多边形棱镜(转镜):

旋转多边形棱镜是转镜方案必须的扫描部件,由于转镜每分钟需旋转上千次,因此可靠性要求较高且需保证转动的动能尽可能小(质量轻)。

先发优势:国内最早布局激光雷达光学元组件业务的光学公司之一。

公司早在 2015 年便为美国 Quanergy Systems 试制生产激光雷达镜头;2016 年试制固态激光雷达镜头;2017 年取得 Quanergy Systems 的小批量生产订单;2018 年 Quanergy Systems 向公司下达了 25000 个激光测距镜头的订单。

截止目前,公司已开发出多款应用于机械旋转式、半固态式、固态式车载激光雷达光学镜头与光学元件,与禾赛、Innoviz 等国内外多家激光雷达方案商建立合作,并已进入麦格纳制定产品供应商名单。

此外,公司还将激光雷达客户群体扩展至轨道交通和工业领域,将产品从以光学部件为主扩展至激光雷达整机代工。

3.2 车载镜头:切入车载镜头市场,享汽车智能化浪潮

3.2.1 量价齐升:自动驾驶等级提升,车载摄像头量价齐升

“量”:随着自动驾驶等级提升,单车摄像头用量成倍增加。

按安装位置不同,车载摄像头可分为前视、侧视、后视、环视和内置,并承担不同的功能。随着自动驾驶级别提高,单车需实现的功能也更加复杂,单车搭载数量成倍增加。根据沙利文数据,L1-L5 级别自动驾驶对摄像头的需求分别为 1、4、8、8-9、12 个。根据 Yole 预测,预计全球汽车平均每台搭载摄像头数量将从 2018年的1.7颗增至2023年的3颗,CAGR达12%。

“价”:车载摄像头像素升级,价值量显著提升。

最初车载摄像头主要用来辅助倒车和行车记录,对分辨率要求只有几十万像素。随着自动驾驶等级提升,摄像头需要满足更多的功能和应用场景。从基础的辅助功能逐步发展成为高级别的环境感知,分辨率要求也从开始的 30 万像素,逐步升级到 100 万像素、200 万像素。

目前,最新的 2021 款理想 One、蔚来 ET7 和极氪 001 等已经搭载了 800 万像素的车载摄像头,未来也会有更多的汽车搭配高像素车载镜头。摄像头的像素越高,价值量也越高。根据九章智驾数据,120万像素摄像头的平均价格大约150元,而800万像素摄像头的平均价格大约500元。

3.2.2 业务布局:车载镜头前片稳定量产,逐步切入车载镜头市场

车载镜头前片难点在于模造技术、光学镀膜、可靠性及一致性认证。与普通的车载镜片相 比, 比如倒车镜、监控等,车载镜头(环视、前视、后视)的要求更高。

一方面车载镜头运行时间长,且易遭受颠簸、震动、极端天气(温差,风雨雪等)的影响,工作环境更为恶劣,需要处理的情况更加复杂。另一方面,车载摄像头需要在各种极端环境下,依旧能够保持自身的功能和采集稳定的数据。

而且自动驾驶中摄像头能否正常运行,直接涉及到用户生命安全的问题,这就对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有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公司凭借先进的镜片加工工艺和镀膜技术,成功切入附加值更高的车载镜头前片领域。

车载镜头前片稳定量产,逐步切入镜头组装业务。

公司 IPO 募投布局车载镜头项目,截至 2021 年 11 月 30 日,“车载镜头生产项目”已经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生产能力达到项目规划,共计使用募投资金 10147.90 亿元(含待支付的项目尾款 2513.48 万元)。

节余募集资金 9580.2 万元中的 7032 万元用于投资“激光雷达元组件项目”,剩余 2548.20 万元用于补流。

2021 年,公司车载镜头前片订单突破 80 万片/月,是索尼的核心供应商,后续为切入普通车载镜头组装业务打下基础。

四、AI视觉:需求快速增长+产品结构升级

4.1 条码镜头:受益工厂智能化改造+后疫情物流管控需求增加

定位条码扫描仪镜头中高端市场,产品定制化为主、附加值较高。条码扫描仪是读取条码中所存储的信息的阅读设备,广泛应用于零售、金融、邮政、仓储物流、工业、医疗卫生等行业。

公司 1998 年切入条码扫描仪镜头市场,是全球条码扫描仪行业前四大巨头 Zebra、NCR、得利捷、霍尼韦尔的核心供应商,在商超、金融、政府、物流、工业、服务机构等对扫描设备识别速度、准确率、耐用性要求更高的中高端市场占据主要份额。后疫情物流管控需求增加+工厂智能化改造加速,条码扫描仪需求快速增长。

1)物流运输需求: 2021 年 1 月,世界卫生组织要求提高疫苗的可追溯性和信息可查性,疫苗运输对 条码扫描仪的需求显著增加。此外,全球冷链物流运输中新增的检疫检测环节也导致条码 扫描仪需求增加;

2)信息化生产需求: 疫情加速工厂智能化生产改造,信息化生产对于条码扫描仪需求显著增加。

根据 FMI 和 Grand View Research 数据,2021 年全球条码扫描仪市场规模约为 70 亿美元。

根据 FMI 预测,未来十年条码扫描仪行业规模 CAGR 为 7-8%,2031 年有望达 137 亿美元。

4.2 机器视觉:布局高端液态镜头,绑定机器视觉龙头

液态镜头可实现毫秒级对焦,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机器视觉是指用机器代替人眼来进行检测和判断。机器视觉系统通过图像传感器将被摄取目标转换成图像数据,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图像处理系统对这些图像数据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的特征,进而根据判别的结果来控制现场的设备操作。

机器视觉系统的图像传感器包括镜头、光源、光源控制器、相机等,镜头的选择是机器视觉能够高效运行的关键之一。

在生产过程中,产品与镜头的工作距离会因为产品的大小、流水线的运行而突然发生变化,从而造成镜头视野、光圈、焦距、焦点的变化,最终影响图像获取和成像以及后续的运行。

所以,对于工业生产镜头需要满足快速适合不同距离、不同类型的物体、以及改变视野的要求。

传统镜头的焦点的是固定的,凭借机械组件的移动进行调整。

当产品与镜头的工作距离发生快速变化时,焦点很难快速调整对准;液态镜头采用自动对焦技术,以与人眼相同的方式调整镜头形变和弯曲,从而完成动态自动对焦,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全球第一家实现液态镜头批量生产企业,主要供应全球机器视觉龙头康耐视。

康耐视是全球机器视觉龙头,其次是日本基恩士,两家企业合计占据全球超 50%份额。2019 年公司成为康耐视液体变焦镜头的独家供应商,并实现产品批量出货。

随着智慧物流、工业 4.0 在后疫情时代迎来快速发展,机器视觉行业成长空间广阔。

根据 Markets and Markets 预测,2021 年全球机器视觉市场空间 106 亿美元,预计到 2025 年达到 130 亿美元,2021-25 年行业 CAGR 达 5.2%;2021 年国内机器视觉行业规模 150 亿元,预计到 2025 年达到 275 亿元,2021-25 年行业 CAGR 达 16.4%。

五、盈利预测与估值

5.1 盈利预测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3年实现营业收入8.06、11.34、15.54亿元,分别同比39.79%、40.72%、37.03%。其中,光学元组件业务实现营收 4.88、7.39、10.59 亿元,分别同比 56.91%、51.35%、43.44%;显微镜业务实现营收 3.00、3.94、4.93 亿元,分别同比 20.55%、31.41%、25.03%。

关键假设:

1.显微镜: 近年来,国家政策大力倡导科学仪器国产化。公司是国内光学显微镜领域“单项制造冠军”,持续受益科学仪器国产化确定性趋势。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实现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量产的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2021 年实现小批量销量,预计在 2022 年放量,高端光学显微镜占营收比重有望持续提升。假设显微镜业务 2021-23 年增速分别为 20.55%、31.41%、25.03%,毛利率分别为 36.5%、37.5%、38.0%。

2.光学元组件:

1)条码扫描仪镜头: 受益于工厂智能化改造加速及后疫情时代物流管控需求增加,条码扫描仪镜头业务加速增长;

2)机器视觉: 公司是全球第一家实现液态镜头批量生产企业,主要供应全球机器视觉龙头康耐视,销量增长迅速;

3)车载镜头: 2021年车载镜头前片订单量突破 80 万片/月,主要供应索尼,持续受益汽车智能化浪潮;

4)激光雷达: 2022年是激光雷达量产上车元年,公司激光雷达光学元组件业务有望放量增 长,打开公司长期成长空间。

假设2021-23年光学元组件业务增速分别为 56.91%、51.35%、 43.44%,毛利率分别为 45%、45%、46%。

5.2 估值

5.2.1 相对估值我们选取同样受益于整车智能化的联创电子、瑞可达、德赛西威、炬光科技、华阳集团作为永新光学的可比公司。

根据 Wind 一致预测,2022-23 年行业平均 PE 分别为 59、39 倍。考虑到 2022 年是激光雷达实现从 0 到 1 放量元年,是整车智能化新增核心传感器,未来几年有望加速渗透。

永新光学在激光雷达光学元组件领域具备先发优势及技术优势,是公司“五五五”战略规划的绝对增量业务,未来几年增长迅速。

因此给予 2023 年 40 倍 PE,对应目标价 137.2 元。

5.2.2 绝对估值

假设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为7.45%,5年过渡期增速为30.0%和永续增长率为2.5%,则得到公司股权价值 154.8 亿元,对应每股股价为 140.1 元。

5.2.3 总结

受益于科学仪器国产化趋势及整车智能化浪潮,预计 21-23 年分别实现净利润 2.62、2.81、 3.79 亿元。

考虑到 2022 年是激光雷达实现从 0 到 1 放量元年,是整车智能化新增核心传感器,未来几年有望加速渗透。

永新光学在激光雷达光学元组件领域具备先发优势及技术优势,是公司“五五五”战略规划的绝对增量业务,未来几年增长迅速。

因此,我们给予公司 2023 年 40 倍 PE,对应目标价 137.2 元

六、风险提示

1、激光雷达业务放量不及预期:激光雷达是公司“五五五”战略规划的绝对增量业务,若激光雷达业务放量不及预期可能导致整体业绩低于预期。

2、疫情全方面恢复后条码扫描仪镜头业务增速存在下降的可能性: 后疫情物流管控需求对于条码扫描仪需求量快速增加,若全球疫情全方面恢复后,公司条码扫描仪镜头业务增速存在下降的可能性;

3、汇率波动对公司利润影响: 公司产品主要出口海外,主要以美元结算,汇率波动可能对公司利润产生影响。

——————————————————

请您关注,了解每日最新的行业分析报告!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获取更多精选报告请登录【远瞻智库官网】或点击:远瞻智库|文库-为三亿人打造的有用知识平台

相关问答

国内做体视 显微镜 厂家 有哪些?

当前MOTIC在数码显微镜及显微数码互动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最近也推出了电动显微镜,因为体制及资金投入有保证,MOTIC在研发方面投入比国内其他厂家要大,金相显...

哪个 国产 品牌的 显微镜 比较好啊?

还是海力士显微镜比较好的。他们都是国内名气最大的显微镜厂家了,是一线品牌,并且能够制作出符合医疗级别标准的显微镜,能够让你放心使用还是海力士显微镜比...

显微镜生产厂家 哪里有?

[回答]上海老上光仪器厂,58年成立老厂,2015年重组以后,老上光继承了老厂的技术与设备,目前来讲,技术还是很历害的,您的可以百度他们网址看看。现在做显微...

凤凰和凤佳 显微镜 的区别?

在于,它们来自于不同的制造商,具有不同的设计和功能特点。凤凰显微镜是一种高端品牌,专注于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的研究。它具有高清晰度、高色彩还原性和高对比...

扫描隧道 显微镜 国产 的吗?

是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在我国已经有国产的产品。我国在纳米科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扫描隧道显微镜作为纳米技术中的重要设备,也得到了国内的重...

光器件行业十大公司?

点评:联创电子主要涉及光学镜头方面的技术,技术人员多,研发投入高,具有持续的创新,创新‬能力强。06永新光学(603297)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在宁波...1...

帮个忙在线的前辈谁明白!!靠谱荧光 显微镜 厂商,荧光 显微镜 有...

[回答]荧光显微镜的分辨率计算公式为:λ/NANA为物镜的数值孔径,λ代表的是荧光波长,也就是之后的银光波长多谢各位老铁们的回答,我正好在找一个项目准备...

放疗的设备与技术目前国内什么水平?

放疗设备和技术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现代化的医用电子加速器和计算机治疗规划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放疗的精度和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国内也有一些具...

上海有什么好的厂?

1.达丰电脑简介:主要以生产笔记本电脑为主,兼顾手机、显示器、液晶电视等,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商旗下子公司。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收入:6000+优势...

好基友们,急需了解!哪有三目 显微镜生产厂家 ,三目显微镜优...

[回答]顾名思义,所谓电子显微镜是以电子束为照明光源的显微镜。由于电子束在外部磁场或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发生弯曲,形成类似于可见光通过玻璃时的折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