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工业相机镜头 从苍翠欲滴拍到白雪皑皑 扬中8旬老人用镜头记录乡村四季

小编 2024-10-08 新闻资讯 23 0

从苍翠欲滴拍到白雪皑皑 扬中8旬老人用镜头记录乡村四季

近期,一本名为《美丽鸣凤村》的画册在扬中市油坊镇鸣凤村引起轰动,画册记录了鸣凤村一年四季的秀美风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美丽的照片都出自一位耄耋老人之手。

“去年跟朋友去鸣凤村采风,一到村里就被绿野蓝天的田园风光迷住了,当时就拍了不少照片。”回忆起去年的鸣凤村采风之旅,84岁的陈继麟老人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河渠碧波荡漾,田野一望无际。一幢幢小洋房点缀在田野中,门前小桥流水,美不胜收,不见城市的水泥森林,乡村气息铺面而来。他不禁频频举起相机,记录看到的点滴。从鸣凤村回去后,陈继麟对鸣凤村的美景念念不忘,思考良久,他决定把鸣凤村的一年四季都拍下来,制作成画册,向村里村外的人展示鸣凤村的四季风光。于是,陈继麟把想法告诉了鸣凤村党委书记陈兴云。

“陈老师跟我说这个想法时,我十分赞同,让更多人了解我们村是一件好事。”陈兴云介绍,鸣凤村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郁,并始终坚持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的农田建设准则,现在的鸣凤村自然景色宜人、田园风光秀丽,生态美景中融合了安逸舒适的农村生活,芳草漫天,绿野琼楼,宜居宜游。

为了全方位记录,陈继麟前前后后去了鸣凤村二十余次,虽已耄耋之年,但是相机、无人机等数码用品都能熟练运用。他从春季的花红草绿拍到夏天的接天莲叶,从秋季的硕果累累拍到冬季的白雪皑皑,特写精细,航拍恢宏。经过一年的收集与整理,《美丽鸣凤村》画册终于定稿印刷。

除了去鸣凤村拍摄田园风光,陈继麟一有空就会背着相机在小岛穿梭,他热爱摄影、热爱生活、热爱家乡,他想用自己的镜头记录发现的每一次美好,展示家乡每一个新的容颜,让每一位家乡人看到家乡的发展和变化。用陈继麟的话来说,“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所看之处皆是风景”,年纪虽然大了,但是爱“折腾”的心依旧年轻。(陈怡帆)

扬中:“江中明珠”照美景 摄影拉力赛图赏

2020年12月13日,由江苏省摄影家协会指导,本报与扬中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住建局联合主办,扬中市摄影家协会、扬中市三茅街道摄影协会协办的“影像的力量”2020中国摄影报全国摄影拉力赛扬中站活动在当地举办。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索久林,江苏省摄协主席许益民,扬中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卜兴荣,扬中市文联主席方泽华等出席活动。

活动期间,索久林带领扬中市摄协骨干会员赴扬中园博园采风,开展了一次名师实训,现场帮助会员解决实际拍摄问题。此外,索久林还以“走出困惑营造辉煌的路径——摄影艺术通感解析”为题,带来精彩摄影讲座。他结合世界摄影史中的经典作品和个人代表作,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他对摄影的理解,让现场影友更加生动、直观地从照片中感受影像的力量。围绕摄影艺术通感话题,他向影友分享了多年来的拍摄经验,让大家感到启发良多。

本次活动共收到影友投稿300余幅,最终选出20幅佳作。这些作品从风景、人文、城市建设、生态保护等方面展现出扬中朝气蓬勃的发展新貌和优良环境。

“万里长江呼日出,千年绿岛应潮生。”扬中因地处扬子江中而得名,成洲千年,建县百年,由雷公岛、太平洲、西沙、中心沙4个江岛组成,总面积33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28平方公里。扬中素有“江中明珠、水上花园”美誉,一年一度的河豚文化节吸引海内外宾朋,是享誉世界的“中国河豚岛”。境内绿树成荫、生态优良,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是全国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先后创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扬中产业发达、特色鲜明,智能电气、新能源、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规模近1500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比重约90%,是全国闻名的“工程电气岛”“绿色能源岛”。扬中物阜民丰、富庶和谐,是省内9个率先达“小康”的县市之一。踏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历经千辛万苦的“四千四万”精神,是扬中人拼搏奋进的显著特质。

扬中站入选佳作

美丽乡村 朱峰 摄

点评:作者通过广角航拍,把天空、村庄、水面、田野及远处的大桥都收入画面,美丽新乡村的景色如画卷般徐徐展开。照片曝光得当,构图平稳,色彩明快,从明到暗过渡自然。

建设新扬中 潘新才 摄

点评:作者采用平视角度和接片手法展示城市建设的宏大场景。绮丽的云霞在点明时间、含蓄表达主题的同时,也为图片增添了美感。几个高架塔吊的出现,烘托了现场施工的紧张氛围。

崛起 佘扬秋 摄

点评:作者采取高机位拍摄,较好地表现了城市在晨光照耀下的静谧氛围,几缕云雾增加了空气透视效果,画面色彩丰富、浓郁,曝光准确。但画面内容略显拥挤,影响视觉效果。

形影相随 罗秀龙 摄

点评:构图简洁,视角独特,作者采用无人机俯视拍摄,让简单的画面有了新鲜感。画面因民俗活动中舞灯的队列和投在地上的影子的搭配具有了抽象美感,形式别具特色,展现了生活的乐趣。

夜色 赵文良 摄

点评:作者运用无人机拍摄城市夜景,将大桥、水中的船及远处的城市高楼融为一体。慢门凝固船行的痕迹,桥身灯光勾勒出大桥的轮廓,并将观者的视线延伸至远方的城市楼群。

风景这边独好 郑鸿 摄

点评:在无人机的俯拍视角下,地形、河道、线条等构图元素得以凸显,实现了点、线、面的有机融合。画面色彩绚丽、层次分明、造型别致,给人特殊的视觉体验。

透的艺术 钱小平 摄

点评:作者细心观察、巧妙取景,展示了城市建筑的趣味造型。照片的平面构成效果突出,桥的构件仿佛一个个音符,在蓝天白云中“跳跃”而出,视觉张力十分突出。如果桥面上有车辆或人物的话,画面会更具生活气息。

丰收年 谷志礼 摄

点评:作者以平实的视角,将运粮车、收割机及劳作者共置于画面,表现了机械化收割的丰收场景,立意深刻,主题明确。但前景与后景有重叠,表现力稍欠,建议作者选取高机位拍摄。

蟹肥人乐 高建业 摄

点评:色彩浓郁,抓拍到位,人物情绪饱满,动作真实自然,传达出火热的生产氛围和生活气息。构图略满,建议作者稍微拉开与主体的距离拍摄。

学编织 王雪琴 摄

点评:作者较好地捕捉了人物的动态瞬间,孩子和大人在学习编织时均聚精会神,且姿态各异,为画面注入生活气息。但右下角的人物头部显得多余,可适当裁剪。

新农忙 葛恒炀 摄

点评:作者抓拍了机械化农作时代的景象,着力于刻画人物的表情和情绪。整洁的农作服饰、升级后的农具和崭新的生产方式,均在质朴的画面氛围中得以铺陈。若作者能抓取正在劳作的瞬间,效果会更好。

保卫母亲河 方志飞 摄

点评:照片表现了扬中人民注重保护长江渔业、维护生态环境的社会风尚。作者取无人机低空视角,交代了放流现场的环境和信息要素。画面构图合理,放生的鱼苗增添了动势。

抢险前线 陆隽 摄

点评:视角稍仰,但画面总体平实,表现了群众在大堤上抗洪抢险的紧张一刻。人物姿态各异、神态自如,瞬间表现生动。但仅从内容上看,主题表达不明确,且人物头部有遮挡,作者应适当调整机位。

忙碌的车间 苏建新 摄

点评:动作不一的工人正在紧张忙碌,现场摆放的劳作材料交代出了一定的画面信息。作者采用质朴的拍摄手法表现主题,画面要素虽然复杂,但主体明确,构图得当。橙黄色的安全帽和蓝色的工装搭配,丰富了画面色彩。

年味 陈文选 摄

点评:构图取舍得当,人物神态抓拍到位,画面信息要素记录完整。适当的快门速度在保证人物动作清晰的同时,还呈现了蒸汽的升腾,进一步烘托了场景氛围。

晒秋 赵强 摄

点评:作者选择开放式构图,有意将晾晒物作前景拍摄农家晒秋,兼顾后方正在忙碌的人物,较好地表达了主题。新房门上的贴画与院中游荡的小狗,暗示乡村生活的日日更新。但照片整体偏暗,后期不宜制造四周暗角。

渔乡的喜悦 耿云 摄

点评:作者巧妙利用广角镜头畸变的特点,选择水中的鱼作为前景,有效地营造出富有张力的捕鱼场景。画面结构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网中的鱼与劳作的渔民相互呼应,展示出当地渔业发展的新貌。

美丽乡村我的家 吕荣春 摄

点评:作者以抓拍的手法,对小河边妇女洗菜的场景进行了生动自然的刻画。作为亮点的墙画较好地烘托了主题,骑车的儿童恰到好处地分布在墙画前。后期处理营造出油画质感,增添了图片的故事性和吸引力。

水乡晨韵 颜红梅 摄

点评:照片拍摄于清晨,薄雾、密林、小河等元素赋予画面神秘感,小河边一妇女洗衣服的场景透出一丝生活气息。照片虽然简洁,却传递出归田园居的诗意,勾起观者一探究竟的欲望。

“河豚岛”的“河豚号” 吉战顺 摄

点评:作者捕捉了高铁列车“河豚号”停靠车站时,乘务员在站台上接受媒体采访的一幕。画面表现出特定事件中的人和背景信息,只是构图相对简单,人物神态欠佳。

文/薛楠

点评/尚征勇

相关问答

许多现代诗都是无病呻吟,味如嚼蜡,原因何在?谈谈你的高见?

中国的诗歌历史古老又漫长,经过无数沉淀积累下来的古老文明,其实细数几千年的文明里也只出了一个孔子创建了君子六艺,引领了文明向前跨进一大步,也只出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