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镜头不简单 智能工厂有奥妙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4月25日,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福州举行。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摄
4月21日,在福建晋江市的安踏智能化工厂,科研人员正进行技术攻关。 资料图片
福建圣农集团的肉鸡养殖实时监控系统。 资料图片
3月24日,在福建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国家进入科技发展第一方阵要靠创新,一味跟跑是行不通的,必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创新作为一项国策,积极鼓励支持创新。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谁能为国家作贡献就支持谁。
“光学产业大有可为,民营企业也应当大有作为。我们要在创新方面持续发力,让更多的中国创造走向世界。”福光公司董事长何文波说,“我这辈子就选择创新这条路一直走到底。”
福光公司“一条路走到底”的拼劲,恰是福建瞄准创新这一发展新引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释放新动能的缩影。
近年来,福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福建企业以创新为抓手,围绕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和产业链水平,坚持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并重、做优增量与盘活存量并举。
立足高新
培育发展新动能
福光公司缘何引人注目?查览企业的拳头产品,答案自现。
记者步入公司产品展厅,看到这里的镜头产品琳琅满目:有的小如圆点,有的大如圆盘,既有组成球状的鱼眼镜头,也有组成探枪式的方形镜头,每一种都代表着不同的应用场景……
成立于2004年2月的福光公司,聚焦高精密全光谱镜头和光电系统,是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企业。
“全球首创大口径大视场透射式光学系统的设计与加工技术,全国首创4K、8K、10K超高清镜头,镜片加工精度达纳米级,我们的精度和产品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福光公司员工侯艳萍自豪地介绍说。
2月10日,执行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成功进入火星轨道。探测器上的星敏感器光学导航系统,正是由福光公司制造。“导航系统就如同‘天问一号’的‘千里眼’,最远可以在1000万公里的距离识别火星,实现‘万里犹比邻’。”何文波介绍,如今,公司的定制产品,广泛应用于“神舟系列”等重大航空航天任务及高端装备上。
亮眼成绩因何而来?
何文波表示,来自于“扭住创新不放松”。公司目前拥有授权专利546项。2019年,福光研发投入3753.89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47%。2020年,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持续增加。
狠抓创新,让福光公司不断迈上技术新台阶。如今,像福光公司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八闽大地遍地开花,为发展注入源源不绝的新动能。
2020年5月,福建省海峡星云智能制造基地一期工程交付首台整机,标志着福建首个国产芯片整机生产基地正式投产;位于泉州的上市公司火炬电子,掌握从产品设计、材料开发到生产工艺的一系列陶瓷电容器制造的核心技术,在国内首创多芯组瓷介电容器,填补了该领域空白;位于厦门的天马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预计于今年完工,建成后将打造国内体量最大的柔性面板单体工厂……电子信息产业一改低端面貌、机械装备产业加快智能化转型、石化产业积极拓展产业链上下游,福建三大主导产业正着力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
发布采用自修复技术的长寿命电池,破解了新能源汽车用户里程衰减的痛点;成为奔驰电池技术领域的头部供应商、与本田就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签署全方位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融入国内外一线车企的供应链……宁德时代连续三年登顶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在2020年发展动力依旧强劲。
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福建在主导产业强筋健骨的同时,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增长点,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生物医药等一批龙头企业脱颖而出,带动产业呈现出成长快、活力强、业态新、后劲足的特点。
立足高新技术企业,福建为高质量发展打造强有力引擎。数据显示,2020年度福建上报备案的两批次2989家企业中通过国家认定2946家,认定数再创新高,较上年同期增长53.4%;通过率达98.7%,连续3年保持98%以上的高通过率。截至目前,福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达6476家,较上年增长34.6%。
今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加速机制,大力吸引和培育独角兽企业,2021年力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
转型升级
传统制造焕发活力
在位于泉州永春县的九牧5G智慧产业园,这里的先进设备大大拓展了人们对传统卫浴制造的想象:24小时不停歇、效率是人工的3倍、均匀度100%的施釉机器人,拎起100多斤的陶瓷马桶如若无物、三两下就整齐码好的码垛机器人,还有取代人工质检的高倍摄像机,35秒即可完成一个产品的表面检测,效率是人工的10倍……
“这是全球陶瓷行业首家真正意义上的5G数字智能工厂。”九牧集团副总裁林晓伟告诉记者,智慧产业园内,中国电信的5G网络铺设和云计算、西门子负责数字工厂整体架构设计、华为则供应智能硬件。
创新赋能传统制造,九牧这家民营卫浴企业正在领跑国际。近年来,九牧集团每年至少投入销售总额的5%用于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建立30个研究院、60多个转化中心实验室,平均每天获得一个专利,加快从生产型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型。
“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需要不断对标世界先进,牢牢掌握核心技术。”林晓伟表示,通过5G云制造,九牧已实现数字化提质增效,从销售端到工厂端实现生产数字化、管理可视化、个性快速定制以及安全生产可控率100%、固危物控制100%、生产效率提升50%的零库存生产方式。
在一县之隔,位于泉州晋江市的安踏集团同样在转型升级的路上迈开大步。2021年伊始,安踏集团打造的智能化、数据化、标准化一体化工厂正式亮相并投入运营:空中流水线高达三层楼,同一流水线上,不同品类、不同款式、不同颜色、不同码数的服装同时生产,流转产品的丰富程度远远高于传统模式。
“全新升级的工厂,率先在业内实现了从裁剪、配料、车缝、整烫、包装到装箱的全品类、全流程贯通式生产。”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介绍,“在单品效率提升的同时也让利润率翻倍增长,这也将成为供应链乃至行业可循的标杆。”
创新永不止步,仅在2020年上半年,安踏集团在创新研发投入上就将近4亿元。截至目前,安踏集团已吸纳了近200名来自18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设计研发专家,累计申请国家专利超1800项,科技产品占比达80%以上。弹力胶、易弯折、能量环、飞织科技、速干科技等一大批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受到市场肯定。
“只有不断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保持健康可持续的增长。”丁世忠表示,2020年安踏又一次交出了亮眼数据:整体营收突破355.1亿元,比2019年339亿元上升了4.7%,经营溢利增长5.3%至91.5亿元,毛利增加10.7%至206.5亿元。
从水暖卫浴到纺织鞋服,企业的生动故事折射出福建巩固传统产业优势、提速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懈努力。
“‘十三五’期间,福建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以技改为抓手,传统产业的两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水平不断提升,成为推动其高质量发展重要抓手。”福建省工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2019年,福建深入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行动,落实技改奖励普惠政策,全年累计实施省重点技改项目738项,总投资2169亿元,预计投产后新增销售收入3760多亿元。2020年,省级技改基金扩盘至200亿元。
当前,福建有超过4万家企业实现了“上云上平台”,其中绝大多数是传统产业企业,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赋能效果日益显现。
数字驱动
释放科技创新红利
一块鸡肉能有多少科技含量?福建圣农集团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作为一家主要从事肉鸡养殖加工的食品企业,圣农公司内的数字化环控大厅堪称整个集团的“大脑”——“数字化系统实现种肉鸡养殖场所有环控设备全部线上管理,值班员在监控大厅就可监督各鸡舍的实时温度,系统还能生成环境数据记录和报表分析。”圣农集团董事长傅光明介绍,此外,养殖场厂房刚刚完成了自动化改造升级,“厂房统一监控,实现自动保温、自动通风、自动饮水、自动喂料等,进一步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简化工作流程、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大大节省了人力资源成本。”
科技创新释放红利,不仅提升了圣农集团的生产水平,更突破了行业“卡脖子”难题。
白羽肉鸡是我国第二大消费肉类,但生产所用良种却长期依赖进口。“为实现种源自主自有,2016年圣农启动白羽肉鸡种源开发项目,至今已投入近8亿元。”傅光明介绍,2019年,圣农成功自主研发培育,成为国内首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白羽肉鸡祖代种鸡饲养和父母代种鸡繁育基地,补齐了行业短板。
先进技术为传统食品生产提速增质,流通环节同样迎来数字化创新。
在漳州高新区昌龙农牧有限公司生产车间,700只鸭子倒挂在全自动家禽机械化屠宰线上,经电晕、烫毛、脱毛、过蜡、宰后检验等多道生产工序,最终变成一只只新鲜的“白条禽”缓缓转出,随后挂上“动物检疫合格证”和“产品可溯源二维码”,送入冷鲜库……这是2020年3月在漳州上线的白条家禽追溯系统。
在追溯系统下,活禽屠宰时将同步录入屠宰信息、屠宰时间、检验信息,生成肉品检测合格证。此外,通过在各市场部署智能电子秤,还能实现销售过程中对食品进行自动识别、数据自动上传,从原产地到商铺实现了大数据统计,每个品种都能全程追溯。“系统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食品流通环节建立统一的基础数据中心,帮助监管部门实现对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超等进行规范化管理。”企业有关负责人介绍。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福建企业在创新赛道上加速奔跑。
数据显示,2016—2019年,福建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4%,2020年实现逆势增长。
“福建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实现了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现代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速发展,不仅提升了自身规模,还牵引了主导产业、传统产业的供应链、价值链的高端化转向。”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朱四海博士说。
探访在文青圈爆火的泉州:简直天堂,没人不爱这里
晚霞中的泉州开元寺双塔
2021年7月,福建小城泉州,
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全城申遗。
它是历史名城、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对于游客来说,
这里有美景和美食。
也有独具当地特色的文艺氛围。
虫虫(左)、亚三和阿梅(中)、麒麒(右)
在民宿“麒麒商店”,
住客常为店里定期举办观影、
读诗活动的文艺气质惊叹不已。
小巷弄里的咖啡馆“巴浪鱼”,
也早已成为国内咖啡爱好者的秘密据点。
游人如织的西街上,
文化产业几乎都和一个叫虫虫的女生紧密相连。
巴浪鱼咖啡馆
美好生活小酒馆
在这座小城市里,
所有人都有机会认识所有人,
这些文创青年们则已经逐渐聚拢起来,
辨识出人群中的同类,并形成了自己的生态。
比起大城市的焦虑和“卷”,
这里的年轻人正在建造属于自己的“乌托邦”。
在闽南炎热的七月,
我们在这座小城的巷弄或骑楼见到了他们
聊了聊他们的生活选择,
以及这座他们所共同热爱的城市。
撰文 周天澄 责编 陈子文
摄影 王鹏
7月11日是泉州“不驰名商标”麒麒商店的三周年庆。这个商店位于泉州的老街中山路上,和周边的食肆店家似有不同,门口悬挂着安迪·沃霍儿设计的那根著名的香蕉,“等待喝多”的灯箱会在夜里亮起——这是店主麒麒自己亲手做的。他说,这里好像一个密码,每每会触发“文艺青年”们的会心一笑。
内部
《托山的人》展览
麒麒并不介意被贴上“文青老板”的标签,泉州像他这样的年轻人不少,大家都喜欢阅读、音乐、电影,这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麒麒商店由寓所、综合商店、街头美术馆三部分组成。二楼以上是寓所,当作民宿出租。一楼的综合商店和街头美术馆贯通,宽敞明亮,书籍、唱片堆得犹如一家书店,街头美术馆里陈列着几件木雕——是当地的一对年轻艺术家兄弟的作品,构成了这场名为“托山的人”的小小展览。
麒麒
麒麒是泉州本地人,对于泉州历史了如指掌。除了在宁波念了四年大学,他大部分的人生都在这座古老富庶的福建小城度过。2008年,他大学毕业,没有去大城市,直接回到了家乡。他对这座城市,有强烈的归属感。
后来,随着父亲过世、弟妹相继离开泉州求学工作,他顺理成章地留在了家中,方便照顾母亲。回到泉州后的几年里,他做过杂志、做过广告,最终发现自己无法忍受广告公司的加班压力,决定开起自己的空间。
店内不定期举办的“骑楼奉茶茶摊”,每每吸引不少年轻人
周年庆的当天下午开始,不断有人涌进来,彼此之间仿佛都颇为熟识,年龄跨度从00后到70后横跨了几个代际,其中也包括麒麒“回到泉州后交到的最重要的朋友”——亚三,经营着巴浪鱼咖啡馆;虫虫,经营着芥子书屋、美好生活小酒馆等等一系列文化空间。
某种程度上,他们代表了泉州这座城市里许多年轻人的一种面貌——文艺,却酷爱创业,彼此之间有紧密的联结。
麒麒解释说,可能和泉州的重商传统有关。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唐代起已经是国内的重要港口;宋元时期,泉州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港口之一。到了现代,泉州的市场主体数二十年来都是全省第一。
换句话说,泉州人酷爱创业。
“麒麒商店”的内部空间,深处常作为电影放映、读诗会的场所
泉州的年轻人创业,几乎总能得到家庭的理解和支持——毕竟许多父辈祖辈也都是这么过来的。麒麒自己也是如此,他在泉州的农村出生成长,后来家里搬到了城中,父辈为了生计经营了一家小厂。他说泉州的年轻人往往“情愿创业月入四千,也不愿月入八千帮人打工”。
他们彼此之间的帮衬和熟悉,也是这座城市的独特生态——泉州的老城区以古城墙为界限,面积非常小,大约只有6平方公里,但这里集中了商业和文化的资源,所以青年人之间的往来沟通极其频繁便捷。麒麒对此深有体会,“有时候,一晚上换三个地方,三次可以遇到同一波人”。
麒麒镜头下的泉州
此外,相比起大城市,这里的创业成本相对低。“空间”在泉州租金低且易得,麒麒商店作为复合空间,上上下下的面积加起来有七百平米,月租也不过一万余元,“放在大城市,估计要翻好几倍都不止”。这座闽南小城又多得是犄角旮旯的幽深巷陌,有时候一个转身,就会撞到本土青年经营的小小空间。
周年庆变成一场流动的盛宴,有人从自己的店里赶来,有人在角落里谈论美学理论,也有人喝完一轮后匆匆离开,因为“还有生意要顾”,骑电动车的身影消失在街角转弯的暮色里。
亚三的巴浪鱼咖啡馆是很多游客认识泉州、来到泉州旅游的理由。咖啡馆在二楼,一楼是女主人阿梅所经营的“赤子空间”。
这里既是服装买手店、也是小型美术馆。时值“赤子”和深圳雅昌艺术图书馆合作,承办了“器物-家-世界”海上丝绸之路书展,空间的结构被调整过,辟出一方区域,专门陈设了相关的图书。两根船木充当了书架的功能。
二楼的咖啡馆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个空间好像一艘抽象的船——墙上挂着海边捡来的船板,店内陈设着船上拆下来的螺旋桨、惠安女(注: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海边的一群特殊的民间风情女子,为汉族人,多佩戴头巾和斗笠)的斗笠以及白色的海螺。这是阿梅的审美,她自小在漳州海边长大,对海和船都有深刻的情结。
店内的种种细节都看得到两人的用心,收银台和陈列桌的用材都体现了强烈的本土性:船木来自石狮海边,石材则来自惠安石雕厂。而桌椅、灯具,都是夫妻两人从天南海北淘来。
最近,在空间的中心,一场名为“后现代遗址”的展览上线。由两张黑色假石桌,一扇沙色屏风和一根顶天立地柱组成。这个设计来自夫妻二人的设计师朋友卜佳新,灵感来自于“对自然的模仿、历史作品的拼贴和一点幻想”。
阿梅原先在厦门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和泉州的亚三恋爱,于是也来到泉州。2015年,她先在承天巷的深处做起了“赤子”;2017年,“赤子”的楼上开起了巴浪鱼。
相比起繁华的商业街,这栋巷子深处的小楼不算是交通最方便,但是离著名的景点承天寺很近——他们都很爱这个美妙的寺庙及周边的街景,选址在这里,也是为了方便自己在这里散步。
空间内墙上进行着小型摄影展
赤子空间内的细节
阿梅在“赤子”做过不少尝试,一周年的时候,她办了一次名为“阮这个角头”(闽南语,意即“我们这个角落”)的摄影展,拍摄的对象,就是承天巷里的街坊四邻——花生汤的老铺、开了七十年的理发店、邻家炸油条的女孩。
她说拍摄过程中有人很配合、有人也会表现出设防,但当最后照片展出,被拍摄的对象往往都是第一次看到自己被这样呈现,大家都表现出了好奇和兴奋。
有六、七十年历史的理发椅
这场摄影展甚至促成了一些奇妙的缘分。拍摄过程中,他们认识了理发师小怣师傅,他和父亲两代人,经营一家存在了七十年的理发店,却因为时代冲刷,在那一年难以为继。
店中有两把历史悠久的理发椅,阿梅买了下来,并索性让小怣师傅和他的手艺入驻这个空间。理发椅被放在一楼,给小怣师傅提前打个电话,他就会过来为客人理发。
幼儿园放学回来的阿诗和油条阿芙佳朵
巴浪鱼的一道招牌“油条阿芙佳朵”灵感也来自“角头”,油条是从巴浪鱼对面的油条铺买来,许多客人也因此熟识了油条铺扎羊角辫的小女孩阿诗。因为油条下午才有,巴浪鱼的油条阿芙佳朵也需要等到四点以后才开始销售。
近来,阿诗上了小学,油条铺也搬了家,仍然在巷子里,和巴浪鱼的距离“从十步变成五十步”。在角头,变化都是缓慢发生的。
阿梅把外面的世界带到了赤子来,亚三则把咖啡从巴浪鱼带了出去。他这些年陆陆续续地在做着“流动咖啡馆”的活动,带着咖啡到过泉州的大小庙宇,也去过临近的乡镇,就为了冲一杯咖啡给那些原本可能接触不到咖啡的人。
巴浪鱼的“流动咖啡馆”在惠安县崇武古城,有惠安女光顾
在崇武古城内的人民影剧院,大爷们表示,“咖啡和浓茶差不多”
“流动咖啡馆”曾到过泉州各乡镇的庙宇、海边、桥头
“乡镇现在的空心化趋势非常严重,青年人都去了城市,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幼童或老人。我和阿梅都是从乡镇走出,把咖啡带去乡镇倒不是为了真的培养什么消费习惯,只希望那些老人喝过咖啡,可以打开和晚辈的一个话题,这就够了。”亚三这样解释自己的“乡镇计划”。
亚三说自己家里只是非常普通的农民家庭,他在这里土生土长,但成长之路也并不特别循规蹈矩。更年轻一些的时候他在独立书店工作,之后又转向成为咖啡师,再之后建立了自己的咖啡品牌。
巴浪鱼的阅读区,陈列的部分杂志画册
除了那些用足心思的巧思,店里也放着足够“文艺”的唱片和书本杂志,从社科到文学再到影像图册无所不包。
“甚至还被偷过,有个客人一次偷了好几本书和画册走,有些现在已经绝版了。”亚三和阿梅很心疼,店内放着的这些东西都是他们的心头好,除了花费金钱购买,也要花费时间精力去搜罗,但他们还是决定继续在这个公开的空间里保留他们的心爱之物。
“其实我们也完全想得到,一本书这样公开放置一年两年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子。但我自己是被这些东西滋养过的,我还是愿意让咖啡馆作为一个平台,使得这些东西仍然可以去滋养更多人。”
阿梅说,“我觉得这个空间有场所精神真的很重要,我们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放在这里,对其他人产生影响,这是空间能够长久的一个原因”。
美好生活小酒馆
我们在芥子书屋见到了虫虫。这个瘦高温柔的女生开创了文化品牌“美好生活”,旗下有小酒馆、沙茶面店、茶馆、书店、民宿等等业务,都在不长的西街上,虫虫日常穿梭在不同的铺面里,得了个“西街一姐”的名号。
美好生活小酒馆历史较久,2006年已经初见雏形。这家店面藏匿在小巷深处,走进去才发现别有洞天。内侧有一个小小的舞台,堆放着一些乐器。虫虫介绍说这里一度是泉州的文青据点,许多颇有名气的乐队曾在此演出。墙上挂着“一条鲈鳗来路不正”的书法,来自“顶楼马戏团”的主唱陆晨。
美好生活沙茶面馆
图源《风味人间2》
除了饮酒,还有最接地气的传统食物。在《风味人间2》的第三集,主题是“酱料”,讲述了当年下南洋的华人如何从当地的沙爹酱发展出了更为国人熟知的沙茶酱。在片中出镜的,就是美好生活沙茶面馆。
老板前锋和虫虫的相识颇具戏剧性。前锋是印尼归侨二代,彼时他在泉州经营着一家咖啡馆,虫虫走进来,随口感慨,终于不用在自己的咖啡馆喝咖啡了(虫虫当时在经营一家183文化空间,兼做咖啡馆)。
前锋笑着说,当时心想,“这女生是谁啊,看着年纪轻轻的,口气这么大”。结果一聊之下,双方都非常投契。泉州本来就是著名的侨乡,许多人背井离乡经商谋生,又带着各地各国的文化回到了故土,前锋的长辈也是如此,泉州故此有了非常多元的文化。
图源《风味人间2》
前锋的父辈回到泉州后,经营了一家颇具印尼风味的沙茶面店,开了多年。后来,前锋和虫虫相识合作,冠了“美好生活”的品牌,也因此更加为人所知。
许多慕名而来的食客都会记得,店里那一对热情又温柔的老夫妻。那就是前锋的父母。
虫虫
虫虫是80后,从厦门大学油画系毕业后,回到家乡泉州先当了几年老师。这是上一辈眼中最“稳定”的选择,但她自己为此感到颇为苦闷:读油画系时的艺术热情在这种人生轨道里,似乎看不到什么出口。
2009年,她从轨道里跳出来,开始做一些策展类的工作。“那时候,泉州的文创环境和现在还完全不一样——那时候甚至都不太有人提及这个概念,城市又留不住年轻人,所以就想做一些新鲜的事试试看。”
在当时的虫虫看来,泉州是文化产业的富矿,但当时的氛围更偏向传统,她想要学习北上等大城市的空间经验(“类似于798那样”),构建一个泉州本土的文化空间。
于是应一老板邀约,开了183艺术空间,这在当时的泉州算得上很新潮,形式类似于一个咖啡馆,可以承办沙龙、live演出,也可以做当代展览。亚三、吉利等等一干朋友,也都是和虫虫在这里相识,并成为互相影响的重要朋友。
虫虫的创业项目之一 美好生活小酒馆
“我也去北漂过几个月,也是帮人做策展一类的工作,毕竟年轻人多少还是有走出去的愿望。但在北京的时候觉得自己特别渺小,而大城市又感觉特别冷漠,对当时的我来说蛮难适应的,于是还是回到泉州了。”
之后,这些尝试几经变化,虫虫进驻到西街,这才有了后来的“美好生活”,“其实纯粹做艺术类的尝试是很艰难的,我就想做一些更加实体的业务。”
见到虫虫的时候,她正在用方言讲电话,情绪听起来有点激动。电话挂掉之后她解释说,随着近两年泉州的旅游业快速发展,西街作为一个景点步行街,房租水涨船高,芥子书屋的房东打电话来要求涨租金,她也感到一丝为难。
芥子书屋外景
芥子书屋在国内的独立书店里算是小有名气,但空间只是窄窄两层,楼梯颇陡峭,书本被挤挤挨挨地堆在内嵌的柜子里。
书屋里有新书也有旧书,大部分都很有闽南本土特色,从闽南某地的县志到名不见经传的本土文学都有涵盖。
书屋内部
虫虫和合伙人彬彬自嘲“看到什么好东西都想往空间里拿”,所以这么小的空间里,还零碎搭售本土艺术家的小作品和设计师做的首饰,倒是也应了“芥子纳须弥”的用意。二楼是天台,常对各类活动开放:书籍分享、手工教学、读书会等等。几平米的天台,据说最多容纳过40个人。
美好生活的工作人员里,有人是因为在酒吧聊得投缘、有人是因为在活动现场相识、有人是因为一次旅行而与这个系统结缘,于是他们共同开始经营这些小小的空间,吃住都在一起,“像一个乌托邦一样”彬彬这样说。
麒麒与亚三在巴浪鱼
这样的生活很容易被人羡慕。那些慕名找到巴浪鱼的游客、旅行住到麒麒商店的情侣、误入美好生活小酒馆的青年,在一番攀谈和了解之后很容易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好羡慕你们啊,我也想开一家这样的店”。
麒麒每每都会回应说,只要你能够耐得住贫穷和寂寞就可以。
他在周年庆活动的推送里说自己的麒麒商店“三年有余,无所成,本不敢声张”,又提到,这个空间是在“勉强维持”。
芥子书屋的狭小空间
而对于芥子书屋,大多数游客都不会在这个逼仄的书屋里驻足挑选一本书。“因为西街没有公共卫生间,好多游客都把书屋当成厕所用。”虫虫很无奈,但也没什么办法的样子。
究其原因,泉州本地的圈子和市场太小,即使这两年的泉州成了热门旅游城市,来的人多了,但房租也涨了上来,过去只有老铺和老人的西街逐渐开满了奶茶店和炸串店,旧的店家依次关闭。“乌托邦”并没有真的因此获益。
泉州西街
泉州的城市生态滋养了这群人,让他们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但也未尝不是一种限制。
“过去是节奏太慢,但这几年又好像变得太快了。”在虫虫原本的计划中,“美好生活”入驻西街,可能需要起码十年的时间来沉淀和发展——她骨子里有泉州人的慢节奏和耐心。到了今年,差不多刚好十年,环境似乎变得有些不一样。
赤子空间六周年,海上丝绸之路书展现场
所以阿梅一直很坚定地相信,还是要有“走出去”的意愿和实践。
她和亚三留守泉州,但每年都会花很多时间去更大的城市或是其他国家游历,学习的范围也不仅限于咖啡这一项事业,他们逛美术馆、家居店、复合艺术空间,他们再次用到了“滋养”这个词,即使在做一个实体的在地空间、即使扎根于这个城市,“还是要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
从一楼到二楼的楼梯,墙面上凿出的两个不规则的洞是巴浪鱼的特色。阿梅解释说,这个视角,代表了一种人在上楼时的“好奇心”。这个本来是因地制宜的创意,引发了许多咖啡馆的模仿。
这种向外打开的姿态不是单向的,随着泉州文旅的发展和咖啡文化的流行,近来找到巴浪鱼的客人,许多都来自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
他们彼此之间的密切联系也使得他们之间存在一种相对独立的共生和共同成长。冲咖啡的手艺、器皿挑选的眼光、对于书本和音乐的品味、调酒的配方,这些东西甚至不需要刻意交流,天长日久,他们都看到彼此的成长。
西街标志性的钟楼
重要的是,他们都对这座小城有一种深刻的爱意。亚三和阿梅夫妇现在每天都要带着新生的女儿小渔出门遛弯,足迹从承天寺一路到文庙广场再到关帝庙,阿梅拍下泉州大小“角头”的照片放到网上。
很多人都说,因此喜欢上了泉州。
部分图片由受访嘉宾麒麒、亚三、阿梅、虫虫提供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相关问答
你去过哪些地方,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中国地州一级的城市大约330个,县旗区一级的大概3000多个。从1999年初中毕业第一次出远门,到现在为止。保守估计全国的县一级别的地方已经沾过且停留的在500个以...
有谁听过 泉州 有个卧龙谷吗?谢谢邀请!春来无处不春风,偏在卧龙泉水中。看得臚山画中画,始知造物有全功。——泉州洛江马甲炉田村采风记摄影:王世育摄影:杜忠华摄影师拍穿行于乡间...
泉州 市区哪里买正版CD!-ZOL问答欧洲的天堂和花园带着富士GFX100SII镜头下的意大利风光评论33高画质更便携富士X系列定焦镜头推荐评论5热门问题求推荐一款笔记本。工科研究生用,便于...
阵雨作文_作业帮[回答]总评:文章虽然不长,但节奏紧凑,观察细致,敢于想象,描写生动,比较凝练地表现出了一场暴雨来临前与雨中的情景。作者着力描写雨中的场景,几组镜头将暴...
在工地实习期间的个人总结..._求职实习_帮考网第一周今天我满怀激动和紧张的心情来到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工地——泉州浦西安臵房七号地块。接我的是这里的一个看起来似乎不到还不到30岁的年轻施...
曾经的俄罗斯女排巨星加莫娃近况如何?提起俄罗斯女排,人们一定会想到加莫娃,加莫娃作为俄罗斯女排最著名的排球名将曾经和中国女排也有无数次交手,结果当然有喜悦有悲伤。前一段时间加莫娃在接受中...
泉州 有催眠师?http://www.qzwb.com/gb/content/2009-05/19/content_3071521.htm,是他吗?
(2011• 泉州 质检)小红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最佳回答](1)光是透过玻片标本、物镜和目镜才到达人眼的,所以我们视野中能看到污点的位置只有目镜、物镜与玻片标本,在实验中移动物镜和玻片污点都不动,这就...
怎样欣赏《唐诗三百首》中张旭的《桃花溪》一诗?不得而知。假如这首诗是张旭作品,又是写得哪里呢?很多人认为是指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的桃源。据说这个地方在湖南常德桃源县: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他...
有哪些城市让你去过还想去?作为从业13年的旅游从业人员,我觉得国内能叫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已经很少了。当然,也有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比如:1、西藏的林芝,《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拍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