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镜头震动标准 工业镜头的参数与选型

小编 2025-04-04 机器视觉 23 0

工业镜头的参数与选型

一、镜头主要参数

1.焦距(Focal Length)

焦距是从镜头的中心点到胶平面上所形成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焦距的大小决定着视角的大小,焦距数值小,视角大,所观察的范围也大;焦距数值大,视角小,观察范围小。根据焦距能否调节,可分为定焦镜头和变焦镜头两大类。

2.光圈(Iris)

用F表示,以镜头焦距f和通光孔径D的比值来衡量。每个镜头上都标有最大F值,例如 8mm /F1.4代表最大孔径为 5.7毫米 。F值越小,光圈越大,F值越大,光圈越小。

3.对应最大CCD尺寸(Sensor Size)

镜头成像直径可覆盖的最大CCD芯片尺寸。主要有:1/2″、2/3″、1″和1″以上。

4.接口(Mount)

镜头与相机的连接方式。常用的包括C、CS、F、V、T2、Leica、M42x1、M75x0.75等。

5.景深(Depth of Field,DOF)

景深是指在被摄物体聚焦清楚后,在物体前后一定距离内,其影像仍然清晰的范围。景深随镜头的光圈值、焦距、拍摄距离而变化。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焦距越长,景深越小;

焦距越短,景深越大。距离拍摄体越近时,景深越小;距离拍摄体越远时,景深越大。

6.分辨率(Resolution)

分辨率代表镜头记录物体细节的能力,以每毫米里面能够分辨黑白对线的数量为计量单位:“线对/毫米”(lp/mm)。分辨率越高的镜头成像越清晰。

7、工作距离(Workingdistance,WD)

镜头第一个工作面到被测物体的距离。

8、视野范围(Field of View,FOV)

相机实际拍到区域的尺寸。

9、光学放大倍数(Magnification,ß)

CCD/FOV,即芯片尺寸除以视野范围。

10、数值孔径(NumericalAperture,NA)

数值孔径等于由物体与物镜间媒质的折射率n与物镜孔径角的一半(a\2)的正弦值的乘积,计算公式为N.A=n*sin a/2。数值孔径与其它光学参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与分辨率成正比,与放大率成正比。也就是说数值孔径,直接决定了镜头分辨率,数值孔径越大,分辨率越高,否则反之。

11、后背焦(Flange distance)

准确来说,后倍焦是相机的一个参数,指相机接口平面到芯片的距离。但在线扫描镜头或者大面阵相机的镜头选型时,后倍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因为它直接影响镜头的配置。不同厂家的相机,哪怕接口一样也可能有不同的后倍焦。

二、镜头的选型

1.选择镜头接口和最大CCD尺寸

镜头接口只要可跟相机接口匹配安装或可通过外加转换口匹配安装就可以了;镜头可支持的最大CCD尺寸应大于等于选配相机CCD芯片尺寸。

2.选择镜头焦距

如图所示,在已知相机CCD尺寸、工作距离(WD)和视野(FOV)的情况下,可以计算出所需镜头的焦距(f)。

3.选择镜头光圈

镜头的光圈大小决定图像的亮度,在拍摄高速运动物体、曝光时间很短的应用中,应该选用大光圈镜头,以提高图像亮度。

4.选择远心镜头

远心镜头是为纠正传统镜头的视差而特殊设计的镜头,它可以在一定的物距范围内,使得到的图像放大倍率不会随物距的变化而变化。远心镜头与传统镜头对比,如图:

远心镜头又分为物方远心和双侧远心两种,如图:

机器视觉的镜头选择创造不同

机器视觉为工业控制系统增加了新的维度,它可以提供装配线上零件的尺寸、位置和方向。而合适的镜头选择对于机器视觉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机器视觉在控制工业流程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了,尤其是在机器人引导、目标识别和质量保证等领域。当前优秀的视觉系统已经超出了那些基本功能(例如辨别零件和确定方向)的范畴,还可以提供后续功能的信息,比如将物体从一个位置移至另一个。

对于装配线和大量检测操作中使用的机器人系统,比如汽车生产和检测线,传送带通常是参考。这里,机器人执行两项任务:识别和传送。

在绝大多数机器视觉应用里,光学控制都是非常重要的。机器人视觉系统同样要求极高的可重复性,因此减少抖动提供清晰图像是必要的。

在类似药品工厂这样的大规模单位检测线上,视觉系统必须能够辨识缺陷包、不可读标签和产品缺失。视觉系统必须能够以极高的准确度快速识别和测量方形、圆形和椭圆形物体。提高机器视觉系统的精确度,可以帮助保持统一的包装表面和颜色。对于食品检测系统,产品的尺寸、颜色、密度和形状都需要依靠多元检测才确定。多元机器视觉系统既可以是彩色相机也可以是黑白相机,通常使用结构照明方法建立产品外表和内在结构。

尽管照相机、分析软件和照明对于机器视觉系统都是十分重要的,可能最关键的元件还是成像镜头。系统若想完全发挥其功能,镜头必须要能够满足要求才行。当为控制系统选择镜头的时候,机器视觉集成商应该考虑四个主要因素:

1.可以检测物体类别和特性;

2.景深或者焦距;

3.加载和检测距离;

4.运行环境。

分析这四个因素,可以针对具体应用确定合适的镜头选择。

主要放大率是指传感器上图像尺寸对于实际物体大小的比例。

物体特性

在为机器视觉系统选择镜头之前,系统集成商必须确定物体和分析环境。这个可视区域叫做无遮挡视场(FOV),它可以使用竖直和水平两个角度进行测量。通常,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尺寸的比例是4:3,这个比例取决于照相机传感器工作区域的尺寸。传感器的大小对于确定无遮挡视场所需要的主要放大率(PMAG)是非常重要的。PMAG是由传感器尺寸与FOV相比得到,是镜头的工作成效。当确定镜头是否合适的时候,这一点需要考虑。

镜头放大率对于不同尺寸芯片照相机匹配镜头相当重要,然而,不要把镜头放大率和显微镜放大率搞混了,后者是由光管长度和实际物镜焦距决定的。而镜头放大率主要考虑的是照相机传感器的尺寸。

系统放大率(SMAG)是监视器尺寸与传感器尺寸的比例与PMAG的乘积结果。它是从物体到监视器图像的总体放大率,也就是整个系统的“工作”结果。考虑物体的屏幕尺寸时,系统放大率是有用的。

物体的特性也很重要。镜头对于物体特征的解析能力依赖于特征的对比是否强烈。确定系统解析度、或者物体最小更解析特征的方法,可以使用诸如伦奇刻线法这样的解像力方法。这些刻线法以线耦(等宽度的一条黑线和一条白线)来决定特征。其他的解像力方法还可以用圆圈和点状网格。

镜头在指定光线条件下辨识特定宽度的线耦或者点距的能力,决定了它的解析度。解析度通常被模块转换功能(MTF)以图像的方式显示出来。图形显示了指定线耦频率下可行的相对对比度。扭曲、色差和其他波前畸变都会影响曲线的斜率,使曲线偏离理想状态或者衍射极限的光学表现。镜头方案有时候会以每毫米线耦数量(lp/mm)为单位列出物体解析度,再将这个值除以1000就可以预测出镜头每微米的物体解析度。

在进行表面剖析的时候,通常不只使用一台照相机和镜头,而了解镜头的内在偏差(aberration)量也是有价值的。偏差是指镜头里的光学误差,可以引起同一张图片里不同点的图像质量差异。剖析通常包括激光线和其他图像里的光线,这样可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一些软件程序可以消除诸如镜头引起的扭曲之类的误差,所以在最终图像里只有剖析数据是明显的。

大型格式和区域扫描照相机镜头是控制应用优秀的解决方案,因为它具有高解析度、低扭曲和有限色差。大范围FOV和兼容性,以及大型格式传感器,使这些镜头在Web、LCD、食品和饮料行业的应用具有很高的价值。

镜头是机器视觉系统性能的主要决定因素。

距离约束

自动化机器视觉系统和装配线所需的空间差异很大,可以只有几米,也可能需要一整座厂房。所谓的工作距离,是指当图像在焦距范围内的时候,物体和照相机镜头前端的距离。它限制了视觉系统以及和视觉系统一起工作的设备所需要的空间。有一些应用,比如通过真空炉端口观察,工作距离非常灵活,近焦镜头和长工作距离视频显微镜头都可以使用。其他的应用,比如强电微观检测,工作距离就只有几个英寸。

在极限范围内,通过镜头重新对焦,可以改变工作距离。无限共轭镜头的对焦距离可以从最小工作距离一直到无限远,有限共轭镜头则有一个特定工作距离范围。

存放和加载限制,包括用于艰苦环境的保护外壳,必须具有足够的柔性,可以根据工作距离进行调整。比如在很多安装场合,感兴趣的产品区域和产品线可能在检测过程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视觉系统和视觉元件可以根据若干种传感条件进行调整。很多照相机镜头需要平稳加载,但是当物体空间(物体和镜头之间的距离)受到限制,改变像空间(image space,镜头与图像之间的距离),就可以改变工作距离。

像空间可以使用两种方式进行改变:通过缩放功能或者隔离。缩放镜头可以调整照相机系统的视场,而不需要改变工作距离。一些缩放系统的元件可以定制组成特殊型号的系统。度量衡和显微应用需要以微米为单位进行放大,这些镜头系统可以同显微镜下的物体对应。缩放镜头保持着高解析度,但是成本高昂。另外一种方案,镜头隔离器十分经济,并且可以缩短工作距离、减小镜头的可视范围。然而不幸的是,这会带来扭曲同时降低解析度。因此,除非空间调整是在5mm之内或者镜头的设计就带有隔离器,否则隔离器不是一个推荐的方案。

存放和加载限制,包括用于艰苦环境的保护外壳,必须具有足够的柔性,可以根据工作距离进行调整。比如在很多安装场合,感兴趣的产品区域和产品线可能在检测过程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视觉系统和视觉元件可以根据若干种传感条件进行调整。很多照相机镜头需要平稳加载,但是当物体空间(物体和镜头之间的距离)受到限制,改变像空间(image space,镜头与图像之间的距离),就可以改变工作距离。

像空间可以使用两种方式进行改变:通过缩放功能或者隔离。缩放镜头可以调整照相机系统的视场,而不需要改变工作距离。一些缩放系统的元件可以定制组成特殊型号的系统。度量衡和显微应用需要以微米为单位进行放大,这些镜头系统可以同显微镜下的物体对应。缩放镜头保持着高解析度,但是成本高昂。另外一种方案,镜头隔离器十分经济,并且可以缩短工作距离、减小镜头的可视范围。然而不幸的是,这会带来扭曲同时降低解析度。因此,除非空间调整是在5mm之内或者镜头的设计就带有隔离器,否则隔离器不是一个推荐的方案。

这样解析度和对比度都会受到不好的影响。出于这个原因,DOF同指定的解析度和对比度相配合。当景深一定的情况下,DOF可以通过缩小镜头孔径(也就是增加F/#值)来变大,同时也需要光线增强。

镜头的DOF范围取决于有效焦距、可接受的模糊直径。有一些镜头被设计成超焦或者可超焦的,这就意味着焦内的远点可以拓展到无限远。这种技术通常应用在定焦镜头上,景深效果很深,但是却可以通过虹膜的帮助进行调整。

不要把远心镜头和大景深镜头弄混了。远心镜头可以使机器视觉系统控制放大率、消除潜在误差,所以同尺寸的物体在照片上高度都是一致的,无论它距离照相机有多远。这种镜头一个实际应用的例子是分析计算机电路板。远心镜头通常有一个工作距离范围,在每一个工作距离点形成有限的景深。集成商在为一个项目选择远心镜头的时候,既需要考虑工作距离范围,还需要考虑景深效果。

在很多情况下,比如说管道检测,可以使用变焦镜头获得较大的景深。变焦镜头和缩放镜头很类似,应用在需要经常变换焦距的场合。这些镜头经常是马达驱动的,可以保证在对焦平面上平滑移动。使用这样的镜头,整个管道、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扫描到,通过调整焦距来发现每个缺陷。然而,同缩放镜头不通,变焦镜头的工作距离也可以变化,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重新定位。

USAF目标法展示了不同的宽度的伦奇刻线,可以衡量镜头的性能。

独立平台可以减少振动

环境的重要性

机器视觉系统的环境因素包括物体反射系数、光线、温度、振动和污染物。物体的反射会导致高光,还可能使特征模糊。镜头外壳和遮光罩中的障板可以降低光散引起的高光现象。障板为不透明的圆片,为镜头的中心孔径特别设计,可以限制到达传感器的光线。极化或者散射光源同样也可以避免物体反射出现的热点。

光,尤其是单色光,可以使物体的对比度提高,使镜头图像的质量最大化。在使用黑白照相机的时候,对比度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加减过程产生。在加法过程中,单色光源和照相机镜头滤镜同分析物体所在的媒介颜色相匹配,物体周围的区域可以反射并且传输光线,所以显得比物体更加明亮。这项技术在凝胶和彩色液体用作背光式触摸屏或者微粒检测的应用很有价值。

相反,在减法系统中,滤镜屏蔽了物体周边的反射光,这使得物体看起来比周边明亮。像药丸检测这样的应用,物体的颜色可能是它仅有的特征,这时候就要使用滤镜。

高温环境下,可能因为镜头里光学元件的热膨胀出现问题。并不是所有的镜头都可以适应温度变化,在检测热物体时,最好使用工作距离比较长的镜头。

另外一个要考虑的因素是振动。通常需要将镜头装载到和照相机隔离的平台和桌面上,来减少振动。重型的照相机镜头总是带有卡具,如果镜头不能直接装在案板或者类似的隔离桌面上,那么就把装载镜头的物体放在独立平台上吧。固定在独立平台上的机械手就经常用来装载照相机和镜头。

工业换件下的污染物会腐蚀镜头表面。极端环境光学(HEO)产品进行了专门设计,即便是长期暴露在严酷环境下,也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图像。因为它的光学元件是严格密封的,HEO产品可以在水下使用,能够抗腐蚀、防尘,并且不受机械影响。

照相机镜头对于机器视觉系统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了实际应用选择合适的镜头,机器视觉集成商必须对物体的尺寸、特征和反射率都要进行分析。他/她还必须要估计工作距离范围以及物体厚度所需要的景深。当改变物体和图像间隔的时候,集成商可以使用更加灵活的系统,也可以降低性能。所有的环境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还要符合一定的要求,所以选择一款合适的镜头非常重要。

掌握正确防抖姿势 相机也有鸡头效果

在今天防抖功能近乎成为数码相机的标准配置,它能够大大提升出片率,甚至让手持夜景成为可能。然而并非人人清楚防抖工作原理、工作模式以及正确的使用方式,以致发挥不出防抖功能的最佳效果,在此不妨一起深入了解防抖功能原理与正确使用姿态。

防抖技术分类

在进入数码时代后,防抖技术演变成两大阵型,一个是以佳能、尼康为代表的镜头防抖,另一个是以奥林巴斯、宾得为代表的机身防抖,在长达约10年里,镜头防抖、机身防抖好坏一直有所争论,其实二者各有优缺点:

镜头防抖

顾名思义,镜头防抖就是通过镜头的镜片进行运动,补偿手抖造成的理想光轴偏移,佳能IS、尼康VR、索尼OSS、松下O.I.S、富士OIS、腾龙VC、适马OS都属于镜头防抖技术。不过要实现防抖没那么简单,比如说佳能IS镜头除了防抖镜片外,还内置了两个振动陀螺仪感应器,用以检测镜头的振动,还采用了小巧、高响应速度的动圈元件去驱动防抖镜片运动。此外还需要IRED(红外发光二极管)和PSD(位置灵敏探测器)去检查防抖镜片运动状态,并反馈到系统当中。

佳能镜头的防抖装置

镜头防抖优点是防抖系统是针对镜头设计的,无论任何机身都能获得相同防抖效果,而且长焦镜头上镜头防抖拥有压倒性。但是缺点同样突出,防抖镜片是参与镜头成像的,它的运动会直接影响到镜头像差、慧差各项指标,会大幅度提升镜头设计难度;其次为了实现更好的防抖效果防抖镜片必须轻量化,这样才能快速运动,为此防抖镜片往往为单片单组设计,同时尺寸小、厚度薄,镜片相对脆弱。在2021年时候,LensRentals创始人Roger Cicala指出多支租赁的佳能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防抖镜片无故碎裂,同时镜头序列号显示,出现问题镜头都属于早期产品,可见镜头防抖的麻烦之处。

碎裂的RF 100-500mm f/4.5-7.1L IS USM防抖镜片

机身防抖

机身防抖并非抖动相机机身进行防抖,而是通过抖动传感器实现防抖,这是一项数码时代才出现机身(胶片时代使用的是连续胶卷,无法对单张胶片进行抖动)。在机身防抖出现之处,只有两轴防抖,到了今天机身基本采用五轴防抖,只有少数入门相机才会采用三轴防抖,比如说OMD的PEN E-PL11相机。

机身防抖优点是通吃所有镜头,只要给相机系统输入正确的焦距,相机就能实现防抖,非常适合转接镜头使用,而且无需镜头防抖后,能简化镜头设计与降低成本。不过机身防抖问题与镜头防抖一样,缺点相当多,1.对长焦镜头效果会明显下降;2.影响CMOS传感器安装散热器,比如说佳能EOS R5C为了解决8K60P下散热问题,不但加入主动散热系统,而且去掉了机身防抖功能;3.机身防抖会明显增加机身厚度。

双重防抖

为了解决镜头防抖、机身防抖的不足,相机制造商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在同一系统中同时采用镜头防抖、机身防抖功能,并对镜头防抖功能进行合理配置。比如做得比较成熟的是尼康、索尼、松下,在它们全画幅机身中标配了机身防抖功能,但是一般只在焦距100mm+的镜头上配置镜头防抖功能,这样短焦距镜头简化了设计,通过机身获得防抖能力,长焦距镜头拥有不错的防抖效果,甚至能与机身防抖结合,实现双重防抖,进一步提升防抖效果。

不过限于成本,大部分APS-C相机没有配备机身防抖功能,只能通过镜头实现防抖,不过相信技术成熟以及元器件供应充足,APS-C相机会慢慢普及机身防抖功能。

正确防抖姿势

为了更好衡量防抖效果,CIPA(日本国际相机影像器材工业协会)早在多年前就制定了一套防抖效果测量标准,相机厂商说的几档或是几档防抖正是基于CIPA测量方式得到的。不过我相信很多用户使用相机时会发现防抖效果达不到厂商标称值,为何会出现情况,我们先从CIPA测试流程说起。

按照CIPA防抖测试标准,测试标靶是由黑白跳变的纵横色块组合,每个色块中心是一张重复的照片,标靶大小是1000mm X 750mm,测试时 标靶放在等效全画幅焦距的20倍距离上,也就是说100mm全画幅镜头的标靶摆放距离是2000mm,50mm APS-C镜头(1.5X)的标靶摆放距离是1500mm。测试时相机放在一个特定的振动装置,该装置会沿俯仰、水平轴进行摇摆振动,模拟手持效果,然后拍摄200张照片,并设定一个可以接受的标准(当中涉及到公式计算,限于篇幅在此不展开介绍),最后按照一个算法测出相机、镜头的防抖效果。

CIPA的测试方案出台为提供可以横向评价防抖效果的标准,大家都知道数值越高,防抖效果越好,但是测试漏洞也不少:

1.防抖是水平状态下测试出来的,无法反映俯拍、仰拍时的防抖效果;

2.忽略了被摄物的距离、放大率影响防抖效果;

3.测试是用机器模拟双手抖动,忽略使用者个体差异,比如说使用大炮可能会因为力量不足无法获得最佳防抖效果;

4.测试状态是静对静(相机与被摄物都在原地),在动对静、动对动的状态,CIPA值没有参考意义;

5.测试没有考虑环境因素,比如说强风会影响防抖效果;

因此在实际使用时,要拍摄出清晰的照片,必须对人肉防抖效果进行修正:

1.俯拍、仰拍时防抖效果适当下调1-3档;

2.在近摄时防抖效果下调1-2档;

3.若要手持大炮,多锻炼身体或是使用脚架;

4.动对静、动对动拍摄时,忽略防抖效果,要根据实际速度去决定快门速度;

5.强风环境下防抖效果下调1-2档;

6.微距镜头本质是变焦镜头,在微距状态下建议使用脚架;

7.增倍镜会影响防抖效果,搭载增倍镜时防抖效果请参考官方说明。

选对防抖模式

除了上述要点,要获得最佳防抖效果,还要选择正确防抖模式,下面是尼康、佳能、索尼三家主流相机制造商防抖模式:

尼康

尼康在无反时代的防抖模式相对简单,低端产品只有开关VR防抖,但是高端产品提供Normal、Sport两种防抖模式,即使大炮也不例外:

Normal:适用于在拍摄静止拍摄对象时增强光学减震。

Sport:适用于拍摄运动员和其他正在进行迅速且不可预测运动的拍摄对象。

佳能

佳能的防抖模式相对复杂一点,低端产品只能开关防抖,而中高端产品支持模式更多一点,分别是模式1、模式2和模式3三种设定:

模式1:适用于拍摄人像等静止被摄体。

模式2:可用于追随拍摄,适合拍摄赛车、列车等场景。

模式3:适合在拍摄足球、篮球等无规律运动的被摄体时使用。(注:IS机构仅在完全按下快门按钮曝光时进行手抖动补偿动作。拍摄前取景时,可获得与关闭IS功能同样的观察效果。可避免追踪无规律运动被摄体时IS功能带来的取景器效果不自然,更易于捕捉被摄体。)

索尼

索尼的情况与佳能一样,低端只有开关,中高端有三种模式,具体是:

MODE1:补偿常规相机震动。

MODE2:补偿摇摄移动对象时的相机震动。

MODE3:对相机震动进行补偿,从而最大程度减小画面扰动。可以帮助用户跟上体育运动中快速、不规则移动的拍摄主体。

为了更好理解上述防抖模式差异,下表各个防抖模式的用途:

结语

在今天智能化是一大趋势,比如相机的对焦系统已经能识别越来越多物体,但相机作为一件生产力工具,依然有大量知识需要用户了解,海量技巧需要用户,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更好帮助用户发挥相机的防抖功能。

相关问答

防抖 镜头 的特点有哪些?-ZOL问答

防抖镜头其实是,为避免摄影者手持远摄镜头摄影时因难以持稳相机而影响画面成像质量而研制开发出来的一种新型摄影镜头。下面我先上一支佳能IS防抖镜头看看:佳...

宣传片拍摄是如何判断拍摄 镜头 性能的?

1、首先将摄像机放在三脚架上,并使它聚焦在一个远处的物体上,虽然我喜欢聚焦在一根电线杆上,但是任何有垂直硬边的物体都可以。将镜头推到“无穷远”,然后检...

剪映怎么让 镜头 震动?

要让剪映中的镜头出现震动效果,需要使用剪辑动画。首先将想要添加震动效果的镜头导入时间轴,然后选中该镜头,在动画选项卡中选择“剪辑动画”。接着在“震动...

快递相机 镜头 要注意什么?

1、相机镜头属于贵重物品,邮寄时请注意保价,如有损坏丢失可以申请赔付。2、镜头属于灵部件机密装置,邮寄时请注意包装,要避免震动损坏。3、选择一家信得过...

...作受迫 振动 的振幅最大,外力的变化频率约为0.5HzD.用】作业帮

[最佳回答]A、照相机镜头表面涂有增透膜,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使反射光线进行叠加削弱,从而增加透射光的强度,故A错误;B、X射线和γ射线因能量高,都可以用于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发生共振时,受迫 振动 的频率才等于...

[最佳回答]A、在受迫振动中,物体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当发生共振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故A错误;B、拍摄玻璃窗内的物品时,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是为了...

佳能macro100mm使用方法?

佳能macro100mm是一款非常适合拍摄微距的镜头,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拍摄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光圈和快门速度以确保清晰的画面;其次,建议使用三脚架...

到底多大的震动会损害到硬盘?-ZOL问答

欧洲的天堂和花园带着富士GFX100SII镜头下的意大利风光评论16高画质更便携富士X系列定焦镜头推荐评论4热门问题求推荐一款笔记本。工科研究生用,便于...

升降 镜头 的特点是什么

[回答]长焦距镜头是指比标准镜头的焦距长的摄影镜头。长焦距镜头分为普通远摄镜头和超远摄镜头两类。普通远摄镜头的焦距长度接近标准镜头,而超远摄镜头的...